直播观点:直播更强调细节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05日 14:02)
|
|
|
为了寻找最好的角度,摄像师总是一试再试 |
央视国际消息(CCTV.com记者 阿为现场报道)有一种观点曾经让我相当推崇:直播记录未知的精彩。而这次的随队采访又使我信服另一个观点:直播更强调细节。虽然,他们不矛盾。
一个表述直播的内涵,一个说明直播的实现。
|
|
|
全方位,多角度,给观众最开阔的视野 |
作为三峡直播的总指挥,庄殿军在每日策划会上经常同时强调节目宏观的把握与细节的处理,而我真正记忆深刻的是后者,是包括他在内的整个直播组对细节的苛求。我知道宏观的东西已印在他们心里,而嘴上能反复说的就是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我也曾提出:直播不是事先刻出来的,类似质疑的问题。但庄殿军近一个小时对直播准备工作的介绍让我明白了一点:精彩瞬间是为有准备的人展现的。
|
|
|
年轻的直播总导演,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
另一位直播负责人何绍伟也告诉我直播中的变数增大了难度系数,镜头里带给观众眼睛里的信息靠导演与摄像的默契指数会有很大的差别。见我仍理解的不够深刻,他向我推荐了次此直播的总导演鄢蔓。
每天见到这个被何绍伟称做很有经验的年轻导演是在直播船上的观景平台和餐厅,因为那里被改为了讨论每天拍摄情况、每个拍摄细节的会议室。
|
|
|
这是导演说的“视觉对比” |
每天推敲不完的细节、开不完的会是庄殿军和导演们领导我们进入的直播状态,这种状态真的让人不易自拔。每次看到他们开会,总是为了一段解说词语推敲半天,为了一个场景切分理论起来,为了一个镜头处理争吵不休……挺大的人为细枝末节脸红脖子粗的怪好玩的,但,有这么严重吗?我在想。
鄢蔓没时间解释,她只告诉我直播组里云集了台里最优秀的摄像师,他们的聪明才智不光表现在对镜头的把握上,他们许多想法和建议都非常专业,也很有想象力。
|
|
|
期待直播,感受身临其境的震撼 |
的确,从后来几天采访时的观察,尤其是站在主控导播间里听导演与他们的交流,慢慢也看出了些门道,镜头会随着他们的操控推拉摇移,平稳准确,使得拍出的画面象会说话一样抑扬顿挫,收放自如。
这只是细节魅力很少的一部分,我知道她会这样说的。
鄢蔓象大多数我接触到的导演一样,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而且她知道该如何努力实现完美。
后来她给我举了几个例子,很说明问题的例子:
直播的工程信息中要找到几个吸引观众的点:直播时有宏观的大场面远景,有微观的工程细节,比如那几辆超大型的车是兴奋点。谁第一次见都会感到新鲜,但怎么让观众立刻提起兴趣?我们要尽量同时拍到挥小旗的人来做视觉上的对比,这做起来不难,但要事先想到。
同时资料性的东西也要跟上,但背景资料的多少和深浅是要推敲的。例如:工程上的介绍不是说给专家听的而是说给观众听的,但同时即不能让专家认为我们什么都不懂,更不能让普通观众听不懂。所以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信息传达这需要准确把握分寸,找到切入点。
再如,观众要看的爱看的是真实的事件或实物,就要求前方记者报道是目光所见的,而不是加上想象的,所以语言要求平实,不过度使用形容词,而且所讲即所见,镜头也立刻要跟上。这就是要明确交代空间关系。
当然,直播事件不能设计,但镜头处理可以准备。细节的刻画能让直播的画面更有冲击力,让观众觉得好看。讨论拍摄合龙时江水镜头的考虑是为了观众的收视感觉,直播不是就可以放松自己,降低要求,要为观众努力找到有冲击力的画面,机位的合理设置和单机的拍摄都显得由为重要。
还有,这次我们还尝试重大事件轻松化,做到小中见大,比如片花是几个小人物的短片:电焊工劳动,工地上送饭场景,流动医院等等。细节要为劳动者设计,因为他们是真正的主角。
我了解这次直播的难度,其中一点就是合龙现场信号非常嘈杂,给导演和各机位的联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他们又要考虑许多节目外的细节。当每次演练中,几个人因为诸多突发情况的发生而争吵忙乱时,我更加体会到对细节的准备和反应是多么重要。
对细节的考虑是电视转播画面背后真实的写照。反映出这些电视人精益求精的态度,他们在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我,力求精准完美的图象,恰到好处的效果,带给大家更准确更客观的直播瞬间。
虽然许多细节的考虑或许并不被所有人注意和感受,但每个细节组成的精彩直播一定会赢得观众的心。
望着分镜头精确到秒的直播串联单,我知道真实的记录就将被细化,成为精彩。(央视国际网络记者阿为)
责编:辛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