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新华时评:多给下岗职工真诚的关怀  
06月19日 16:49

    在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下岗失业人员增多不可避免。广开就业门路,妥善解决再就业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努力。但记者最近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企业、行政部门在解决再就业问题时存在顺水推舟、设置门槛甚至雁过拔毛等现象。

    有的企业在转制、兼并中将下岗职工当作“包袱”,对他们下岗后的生活、就医等困难一概不管,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国家要求困难企业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还应尽可能挖掘潜力,设法发展三产,开拓服务性项目,吸纳富余人员,减轻社会负担。趁改革、调整之机对下岗职工“顺水推舟”的做法应该纠正。

    一些下岗职工反映,到劳动力市场去应聘真难,30多岁也叫年龄偏大,又说没有特长、文化水平低,还得看个头长相,道道“门槛”把下岗职工拒之门外。其实,不少下岗职工有实际工作经验,经历下岗之后的艰辛,更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兢兢业业工作。招工单位如能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需要,扬长避短招收下岗职工,既能满足单位的需要,也符合社会效益原则,可谓一举两得。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再就业的优惠政策,但一些地方不但不认真贯彻落实,反而用各种手段为小集体乃至个人捞取利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一对夫妇双双下岗后,开了一间酱肉店,一年交纳各种行政性收费是税收的2.5倍还多,利润所剩无几。乱收费到了“雁过拔毛”的境地,说明一些人在对待下岗职工问题上的大局观念已经荡然无存,背离了“三个代表”的要求。

    在一些地方,如果按照汇报的数字,下岗失业人员没有再就业的已经所剩无几。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某地搞了20多条“再就业一条街”,曾造成一定的“轰动效应”,但没多久人走街空,最后就剩下两三条。另外,目前各类公办、民办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也不少,开设的大都是文秘、财务、电脑等专业,而传授生产型企业急需的、直接服务于一线的专业寥寥无几。这种需求错位,也令大多数下岗职工难以真正实现再就业。

    许多下岗职工家庭生活困难,承受着经济和精神的双重重负,需要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多予关怀、照顾,满腔热情地提供帮助。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转变作风,深入实际,做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下岗失业人员也应顺应形势,自强自立,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主动为再就业创造条件。这样内因外因联动,再就业工作就能闯出一片新天地。(俞俭)



责编:白秀颖 来源:新华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