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4月9日电题:“无影利剑”震海疆——记海军第一支新型导弹快艇大队
徐纲要、陆文强、廖海峰
东海某海域,潮涌浪卷。
一支涂上海洋迷彩的新型舰艇编队从某军港悄然驶出,直扑预定作战海域。“发射!”随着大队长周向前一声令下,4艘快艇同时发射导弹,“敌舰”还没有反应过来便葬身火海。
这是海军某新型导弹快艇大队演练中的一幕。
新艇、新弹,首发即中
一年冬天,某新型导弹快艇破浪前行,准备试射首枚导弹。
由于是新艇新弹,大队官兵们试射前反复演练各战位的协同动作,先后十多次推演导弹试射方案,仔细推敲海上涌浪、风向变化对导弹试射带来的影响,做好了各种应急部署,有的还悄悄写了遗书。
“发射!”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某新型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准确命中目标。
大队组建之初,面临着新装备技术复杂等诸多问题。但从接艇驻训命令下达的那一天起,大队党委庄严承诺:要把大队打造成“海军第一快剑”。
为期2年的工厂驻训,不仅要初步形成战斗力,还担负着为后续部队探路的重任。造船厂接待能力有限,接艇官兵们二三十人挤在一个房间,几百人共用5个水龙头,没有餐厅就轮换吃饭。
驾驭新装备,无经验、无操作规程、无训练方法,大队采取“接装与培训同步、试验与训练并举”的办法:一部分官兵参加工厂院校的培训;另一部分跟随工程师试航,熟悉装备性能和构造。他们还结合了“一艇多训”与“滚动实施”两种办法,组织官兵轮流上岗操作,训练合格率达到98.6%。他们编写的近200万字的新装备操作规程和制度,已成为后续部队的训练蓝本。
训为战、练为战
一场实兵演练中,“敌”舰艇编队进犯我海域。新艇发现“敌”方,正准备发射导弹,却由于操作不熟练,被“敌”方抢占先机,新艇被“击中”。
之后,无形的压力笼罩在官兵们的心头,谁也不敢对新艇“轻举妄动”,消极保安全的思想迅速蔓延。
“天天盼着新装备,新装备来了却只满足于开得动、导弹打得出?”部队长郭玉军直点痛处,“观念落后比装备落后更可怕,科学训练必须发扬首创精神!”
全新的战斗力效益观由此形成。大队组织动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官兵们逐个系统、逐个程序、逐个数据地分析装备性能,将可能造成的损坏降低到最低;举办《电子通信》《信息化战争研究》等知识讲座,提升官兵们驾驭新装备的本领。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