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9月,太平天国发生了内讧,自相残杀达数万人之重。1857年5月,翼王石达开负气出走,带走太平军十余万人。从此以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与此同时,清军却乘机加紧了对太平军的进攻。原为太平军占领的江西、湖北的数十州县陆续被清军夺去,武汉、九江相继失守。1858年,清军分别重建江南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使太平军军事形势急剧恶化,各个战场都陷于被动。
在此紧要关头,洪秀全首先整顿了军队,恢复了早期的五军主将制度。提拔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杨辅清为中军主将,韦志俊为右军主将(韦志俊叛变后,由刘官芳接任)。从而使皖北、皖南及天京外围的几十万太平军改变了天京事变后缺乏统一指挥的混乱局面。
1858年,太平军在陈玉成、李秀成统一指挥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特别是打破清军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使太平军的军威士气大振,形势开始有所好转。1859年洪仁轩到达天京后,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某些革新,又使太平天国的政治局面有了某种程度的改进。
但是,太平军面临的军事威胁仍然是严重的。以和春、张国梁为首的清军江南大营约七万人,围困天京已经两年多,直接威胁太平国的心脏。
1859年6月,当石达开率军围攻湖南宝庆时,清廷为阻止太平军入川,曾命曾国藩亲自统兵前往四川扼守。8月,石达开部自湖南退入广西后,清廷又曾国藩暂缓入川,改援安徽。10月,曾国藩与官文、胡林翼等共同制订了一个“四路图皖”的计划,“南则循江而下:一路由宿松、石牌以规安庆;一由太湖、潜山以取桐城。北则循山而进:一由英山、霍山以取舒城;一由商城、六安以规庐州”。同年底,曾国藩统率的湘军自湖北移师安徽宿松,胡林移师安徽英山,向皖西太平军根据地步步进逼。
在天京对岸,当1858年冬,陈玉成、李秀成会师三河镇之际,留守滁州、全椒的李秀成部将李昭寿被钦差大臣胜保招抚,于11月1日献城降清。1859年2月底,与李昭寿关系密切的江浦守将薛之元又投降清军。不久,浦口等地也落入清军之手。这样,皖北与天京之间的联系又被隔断。为打通联系,陈玉成、李秀成于1859年3、4月间曾先后两次率军进攻江浦、浦口,但均未得手。其后,陈、李两军转战于六合、仪征、扬州、天长、盱眙、来安、滁州间,企图诱使清军分兵,乘隙夺回浦口、江浦。直到11月间,在击败湖北提督周天培等部清军后,才占领浦口,并围攻江浦,稍解天京之围。此后,李秀成部留守浦口一带,陈玉成率军返回皖西战场,对付东犯之湘军。
当时,太平军面临着和春围困天京,西线曾国藩、胡林翼、多降阿进攻皖北,并向安庆进逼的严重军事形势。陷入被清军东南两面夹击的被动局面,其中东线的形势更为危急。打破东西两线清军的威胁,进一步夺取战场主动权,是太平军面临的紧迫战略任务。
清军江南大营自1858年初重建后,统遇和春设大营于沧波、高桥两门之间。不久,强征数万民夫,于天京城外挖掘深阔各约丈余的长壕,自城北之上元门至西路之三汊河、乐心寺江干止,长约一百三、四十里,大小营盘约一百三十余座,兵勇约七万。虽多而弱,能战之将较少,统帅和春是一个昏庸无识,刚愎自用,不纳人言的武夫,非独当一面的将领。和春重用的翼长王浚等,以克扣军饷著名,以致士气涣散,兵无斗志。当时江南大营粮饷两缺,“已是积四、五日始一发,兵勇皆怨,心渐离贰”,随时有发生闹饷哗变的危机。西线之曾、胡、多各部约三万余人,兵少而强,能战之将亦多。两线相较,显然和春弱而易打。
清军江南大营长期顿兵于天京城下,苏浙后方极其空虚。太平军进攻湖、杭,断其粮饿之路,对清军是致命的打击。所以杭州是清军必救之地。
1860年1月,干王洪仁轩与李秀成共同制订了一个以摧毁江南大营为主要目标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创造性地运用我国古代“围魏救赵”的基本战法。据后来洪仁轩回顾:“此时京围难以力解,必须向湖(州)、杭(州)虚处,力攻其背,彼必返救湖、杭,俟其撤兵远去,即行返师自救,必获捷报也”。
具体作战方案:
1、由李秀成、李世贤率部“伪装缨帽号衣,一路潜入杭、湖二处”,攻敌所必救,以吸引和调动江南大营清军。当出现上述情况时,立即放弃杭州和湖州,由小路回师天京,围攻江南大营。
2、由陈玉成执行“虚援安省”的任务,在皖北实施佯动,以掩护江南的作战行动。
整个作战由李秀成负责组织实施。
太平军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于1860年2月初开始进行歼灭清军江南大营的战役。战役分三个阶段进行,历时近五个月,取得了太平军战史上一次辉煌的胜利。
第一阶段:进攻湖、杭,诱敌分兵
1860年1月初,李秀成将镇守浦口的任务交给部将黄子隆、陈赞明后,率部自浦口渡江到芜湖,会合左军主将李世贤、杨辅清、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黄文金等将领,宣布奇袭湖、杭,以解京围的计划,明确进军路线和各将领的任务。
李部离开浦口后,江南大营清军水陆并进,攻陷了浦口沿江一带太平军营垒二十余座,并于2月1日占领江浦,天京的对外交通完全断绝,形势十分危急。
1860年2月10日,李秀成率陈坤书、谭绍光、陆顺德等部二万余人自芜湖到南陵,后经清弋江镇和马头镇,于22日由黄渡镇、杨柳阜攻克宁国县(今宣城)。清军纷纷调集,企图堵截太平军由宁国进入浙江的通道。24日,李秀成率轻骑经高桥、过水东,攻占广德州,留陈坤书、陈炳文率部守城。李秀成率谭绍光、陆顺德、吴定彩等部于2月29日轻装疾进浙江。27日,占领泗安镇,随即又攻克虹星桥。
为掩护李秀成主力的进军,李世贤、刘官芳部于2月16日抵泾县湾滩击败清军,次日攻克泾县,20日占领旌德县、太平(今太平东)。留新任右军主将刘官芳在这一带活动,自率大军于28日进攻徽州城(今歙县),进逼湖州。2月29日与李秀成部会师于安吉县(今安吉北)。
接着,全军一分这二,由李世贤率部攻湖州(今浙江吴兴),牵制清军。李秀成率精兵七千人假扮清军,日夜兼程,奇袭杭州。
浙江巡抚罗遵殿惊悉太平进入浙江,急调衢州镇总兵李定太率所部二千余人到杭州防守。杭州将军瑞晶与罗遵殿又加派军队五百余名上城防御。此时,杭州城内八旗军仅二千一百人。瑞昌派协领塞沙图带佐领7名,兵二百余名,会同按察使段光清所部广勇二百人与协防局练勇五百名,再加上截江南大营新募的江西兵勇一千名赴余杭布防。又调乍浦驻旗兵四百余人至杭州,并急请和春、张国梁、何桂清急事派兵援浙。
浙江是江南大营粮饷来源之地。杭州危急,清军极其惊慌。和春即令提督郑魁士统兵四千由高淳、东坝改道溧阳、宜兴驰援,又派副将曾秉忠带长龙船六十艘,水勇一千名,参将罗熙贤统步兵二千名由苏州、常州赴湖州堵防,令总兵刘季三、游击梁成桂各带两千人驻扎高淳、东坝,掩护江南大营后路。后又派副将向奎率兵二千援湖州。总兵张玉良统兵二千由苏州、常州援浙。至此,江南大营先后调援者不下一万五千人。清廷深恐失去浙江这个财赋重地,严令和春增调劲旅赴浙(后又命和春兼办浙江军务)。和春只得遵旨继续加拨援兵,总计调拨了近五分之二的兵力统归张玉良率领。太平军围魏救赵的战略决策开始见效。
李秀成率军于3月7日由庙西趋武康,8日占领孝丰县。9日占领武康县、德清县,在余杭击败清军段光清部。10日,李秀成率先锋一千二百五十人抵达杭州西北,进逼杭州。太平军都化装成清军,准备趁乱混入城中。可惜因前锋贪获马匹,被清军察觉,旋即紧闭城门,未能一举袭占杭州。11日,李秀成部开始强攻杭州,急攻武林、钱塘诸门。
此时杭州城内守军,除旗兵二千一百名外,仅有兵勇二千八百余人。副都统来存守武林门,瑞昌守钱塘门。12日,段光清率广勇回援杭州。13日,李秀成于城外万松岭遍插旗帜以为疑兵之计。25日,又绕至玉后山,在南门外扎营。17日,太平军于南屏、凤凰诸山扎营十余座,在观音塘击败按察使段光清和总兵米兴朝。又在清波门外西竺庵、戚家园挖掘地道,准备爆破攻城。3月19日黎明,太平军轰塌清波门城墙数丈,冲入城中,守城清军大溃,浙江巡抚罗遵殿兵败自杀。除杭州将军瑞昌、副教统来存据守的满城未能攻下,杭州城内其他地方均落入太平军控制。
张玉良部星夜兼程,率部自湖州于3月22日抵达杭州武林门,23日,全军二千余人赶到。李秀成见诱敌分兵的目的已经达到,遂在城上多树旗帜,虚设疑兵,于3月24日率军于清波、涌金二门悄悄退出杭州。太平军退出一日一夜后,张玉良部才进入杭州城。入城后,清军只顾掠夺财物,没有及时追击太平军。
第二阶段:集中兵力,速解京围
李秀成撤出杭州后,3月25日,由小和山至余杭县,与清军副将王梦麟接战。28日过临安、循天目山走小路攻克孝丰县,日夜兼程,疾驰北返,于4月4日抵达安徽广德,4月8日攻占距天京约180里的建平(今郎溪县)。
在这里,各路将帅会合,召开了有辅王杨辅清、侍王李世贤(4月3日率部由湖州撤围西返)、右军主将刘官芳、定南主将黄文金、平西主将吴定彩、求天义陈坤书等将领参加的军事会议,研究部署进攻江南大营的具体任务。建平传言决定太平军分两路进军,力解京围。
西路由杨辅清、黄文金等率领,11日进占高淳东坝,击败浙江提督郑魁士部,击毙都司匡兴仁。4月12日攻高淳,守城清军副将梁克勋部三千人望风而逃。黄文金部留守高淳,杨辅清率部继续进攻。18日占溧阳,击毙总兵鲁占鏊、知县张毓林,浙江提督郑魁士败走镇江。23日,占领天京南路要隘江宁县之秣陵关。29日,分兵两支,左翼由杨辅清、黄文金率领进逼雨花台,左翼由刘官芳、陈坤书率领进逼高桥门。
东路又分左右两翼。
右翼由李世贤率领,于13日占领溧阳,击毙知县尚纳布、都司徐龙遽。15日攻宜兴,被总兵刘季三部所阴。16日,李世贤部进至常州府武进县西南乡隍里夏溪一带,距离常州仅四十里。17日进攻金坛,以牵制东面清军。新任浙江巡抚的原江苏布政使王有龄率清军四千名至常州会商军务。两江总督何桂清将江南大营新招募的二千兵勇截留常州。和春调扬州总兵马德昭率兵一千,参将艾得胜带兵五百驰援金坛。将金坛参将周天孚所部一千八百名,扬州副将马占葵部二千人截留常州,统归何桂清调遣。又调援浙总兵张玉良部兵勇二千四百名驰援常州。何桂清急令周天孚部和扬州副将刘成元部兵勇一千名到金坛接防。
李世贤部游骑一度进至常州城外二十里的原圩,与总兵马德昭、已革总兵萧知音部接战后退回。4月18日,李世贤主力围攻金坛县,知县李淮、参将区得胜闭城死守。
23日,李世贤部自金坛撤退,回师西向,于23日占领句容,截断了江南大营的后路。
左翼由李秀成亲率本部,经溧阳进占赤山(句容西南)。27日,李秀成部自赤山、李世贤部自句容分进合击淳化镇(今江宁东),防守淳化镇的记名总兵张威邦三千余人,在太平军进攻面前“闻警溃退”。次日大败帮办江南大营军务、江南提督张国梁率领的清军,克复该镇。然后绕向天京东北面,由姚坊门至钟山扎营。
此时,活动于皖北执行佯动任务的陈玉成、吴如孝部自全椒南下,4月底渡江,由江宁镇进抵板桥、善桥一带,参加天京解围战。
4月底,各路太平军抵达天京外围,总兵力达十余万人。5月2日,太平军兵分五路,向江南大营发起总攻。“李世贤部自北门洪山、燕子矶,李秀成部自尧化门,刘官芳、陈坤书部自高桥门,杨辅清部自雨花台,陈玉成部自善桥方向,五路并进。天京城内的太平军也纷纷出击。
自2日起,各路太平军与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自当晚开始,天降大雨,几日不止。太平军冒雨发动一次次进攻。
鉴于东南方向双方处于胶着状态,一时无法取得突破,陈玉成率部于5月4日在上河镇、毛公渡一带搭造浮桥数道,进攻天京西南清军营垒外墙。5日,突破清军在天京西南所筑长壕。当天,天京城内太平军抛掷的火罐落入清军副将雷安邦营内,引爆了火药库,该部随即外逃。附近清军闻之大惊,也纷纷撤出营外。太平军趁乱前后夹击,半日之内,将江南大营西半部的五十余座江边营垒全部攻陷。击毙总兵黄靖、副将马登富等以下数千人。
清军江南大营帮办军务张国梁闻西路有变,率兵急援,见西部防线已溃,只得原路退回,破坏上方桥,准备固守小水关东各营垒作最后挣扎。太平军突破清军西南长壕,内外会师,重围已解,士气更高,连夜乘胜猛攻。清军见西部防线已破,军心更加动摇,纷纷焚毁营盘,弃营溃逃。和春既无战守之策,又不听幕僚“退守镇江,以保苏常”之谋,竟然上床去睡大觉,等到江南大营大营危急,才仓惶披衣上马而逃,连夜率残部经石埠桥败退镇江、丹阳。江北一带清军也随即逃遁。至5月6日,重建后围困天京两年多的江南大营被彻底摧毁,天京胜利解围,太平军缴获了大量枪炮、火药、铅子,以及白银十余万两。
第三阶段:扩大战果,直下苏、常
天京解围后,军民共庆胜利,出现了天京事变后民心士气大振的良好局面。1860年5月11日,洪仁轩召集太平军高级将领商量下一步进兵之策。陈玉成主张救援安徽、李世贤主张南取闽浙,洪仁轩和李秀成主张先取长江下游。最后定下东征苏州、常州,后攻天京上游的决策。具体布署是: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黄文金部联合东征苏、常。陈玉成率部渡江攻击扬州,以牵制江北清军,使其无暇南顾。刘官芳率部折回皖南,屏障天京西侧。
太平军不给清军以喘息的机会,东征大军数万人于5月15日即向苏、常进军,追击溃退之敌,当天占领句容。
张国梁在丹阳聚集残部万余人负隅顽抗。太平军与之激战两日,于5月19日攻克丹阳,将其全歼。清军死伤万余人,湖北提督、翼长王浚,总兵熊天喜、副将蔡其荣等被击毙,钦差大臣和春民、帮办军务许乃钊等人败逃常州,张国梁乘马败逃,在丹阳南门外落水淹死。
5月22日,太平军进逼常州。此时,由浙江回援的总兵张玉良驻扎常州城外,所部不满万人。由于两江总督何桂清未战先逃,清军“胆气愈寒”,只顾劫掠,毫无斗志。26日,太平军攻克常州,和春逃至苏州西北的浒墅关,见兵败将亡,愧惧交集,也自杀而死。张玉良率残部退守无锡。
攻克常州后,辅王杨辅清率部南取宜兴,忠王李秀成统军乘胜向无锡进攻。
张玉良败退无锡后,以马德昭部守城,以史保悠与曾秉忠部驻高桥,张玉良驻军崇安寺指挥。部署尚未完成,太平军前锋已经沿运河尾追而至。29日,李秀成部进攻无锡,与清军在高桥激战一昼夜,太平军伤亡数千人。5月30日,李秀成分兵从梅泾、秦巷突袭高桥,自已亲率主力从石塘湾结筏强渡运河袭取钱桥,抢攻惠山、九龙山,取高屋建瓴之势。接着,太平军从惠山居高临下攻破无锡西门,击败提督张玉良、总兵刘季山部,占领无锡县城。史保悠被部将郑国魁所杀,张玉良、曾秉忠率部败退苏州。
江苏巡抚徐有壬等官员,明知守苏州是螳臂挡车,仍要进行垂死挣扎。26日,和春的尸首抬进苏州城,败兵万余人接踵而至,顿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城内官绅惶惶不可终日,徐有壬强作镇静,令总兵马德昭加强工事,焚毁沿城民房。此令一出,向来万商云集的金门、阊门,顷刻间烈焰腾空,一片火海。清军乘机大肆洗劫,居民“号哭之声震天”,城内外秩序大乱,徐有壬已经完全失去对苏州城的控制。总兵马德昭率逃窜,官绅惊慌失措,竟相携 眷逃跑。6月1日,张玉良部溃军二万余人涌入苏州,沿途大肆焚掠,激起民变。民众聚众持械截杀溃兵。
6月1日午后,李秀成、李世贤部前锋由浒墅关进抵阊门,张玉良丢弃部下,独自从水路逃走。6月2日,清候补道李文炳、候补知府何信义以及周五等所部兵勇,开门迎降。江苏巡抚徐有壬、署按察使粮道朱钧等人自杀。太平军兵不血刃,轻取苏州,在这一带先后收降兵五、六万人。并缴获大批洋枪洋炮。
至此,号称七万人马的江南大营,除张玉良部受重创未被全歼外,自和春、张国梁以下全部被歼。
江南清军或降或逃,太平军乘胜前进,势如破竹,接连攻克昆山、太仓、嘉定、青浦、松江以及浙江的嘉兴等城。
自5月15日从天京出发,仅一个半月的时间,太平军攻克了长江三角洲除上海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苏福省政权,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鼓励发展生产和贸易,取得了开辟苏常根据地的重大胜利。这就使苏常与皖北、皖南太平军所控制的区域联成一片,形成了以天京为中心,纵横千里的大块根据地。这个经济上最富庶的苏福省在今后数年间成了源源不断供应太平天国钱粮的重要基地。
第二次歼灭江南大营,是太平军战史上一个出色的歼灭战例。太平军方面主帅得人,战略正确,团结一致,斗志昂扬。不仅有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的正确方针,而且还有把“攻敌必救”与“返师自救”二个环节紧密衔接的周密计划。主攻、助攻、佯动、掩护相结合,攻敌所必救,分散清军兵力,撕裂清军防御体系,迅速突破。江南大营筑有号称“万里长壕”的紧固防御工事,又有七万余兵力。当和春分兵援浙之后,仍然拥有四、五万兵力。为了歼灭这股清军,太平军方面集中了长江南北十余万优势兵力,调集能征惯战之将,多路分进合击,内外夹攻。胜利后连续发动追击,不给敌以喘息之机,因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但是,在这次二破江南大营战役中,太平军也有不足和失误之处。
一是只顾解围,忽视大量歼灭清军有生力量。在进攻江南大营时,只顾正面猛攻,未注意切断清军退路,又未能在清军溃退时迅速组织截止,虽然攻破了大营,但仅毙敌三、五千人,基本上算是个击溃战。大营的数万兵力,大多东退苏、常。和春、张国梁得以逃窜后继续收拢残兵败将二万余人,在丹阳与太平军继续对抗。
二是太平军在攻占苏、常及浙江北部广大地区后,没有及时集中兵力,攻略浙江,占领杭州,集中力量打击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湘军,发展和巩固长江上游的根据地。而是分兵进攻已经成为西方列强侵略基地的上海,不能不说是这次战役指导上的一个重大失策。结果苦战两个月,付出巨大代价,耽误了攻鄂救皖的时间,失去了经略浙江,巩固苏、常的良机,这给太平天国尔后的形势带来不利影响。
三是给湘军进攻安庆以可乘之机。
当太平军开始进攻江南大营时,皖北曾国藩的湘军仅有三万人,面对陈玉成的攻势明显处于下风。但当陈玉成回师东线作战时,湘军趁机于攻陷太湖、潜山两县,进逼安庆。安庆是天京上游的重要门户,保有安庆,天京西面就有了可靠的屏障,长江水路就可以畅通,巢湖平原的粮食也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天京,以保证军需供应。同时,安庆也是太平天国与皖北捻军联络的重要据点。它的得失,对太平天国全局关系极大。
天京解围后,1860年5月11日,太平军召开会议,研究下一步行动方向。在洪仁轩、李秀成的坚持下,否决了陈玉成立即西救皖省的主张,采取先东征后西征折衷战略方案,给整个战局带来了不利影响。6月底,鉴于天王规定的一月完成东征任务的期限已满,陈玉成从天京赶到苏州与李秀成会师,力陈下一步应回师西征。但洪仁轩、李秀成贪图江浙富庶之地,坚持进攻上海是东征计划的一部分。最后高层协商结果,陈玉成的正确主张未被采纳。不能不说,洪仁轩、李秀成战略上的短视给太平天国带来的损害是巨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太平军在苏南的胜利,反而加速了天京的陷落。
责编:杜博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