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头鲛”号的下水仪式[千龙网]
20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核潜艇发展迅速,对美国航母作战群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迫切需要对付前苏联核潜艇的多种手段。于是,美国海军开始建造反潜核潜艇,“犁头鲛”号(SSN-665)就是其秘密武器之一。该艇1964年前后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马雷岛海军造船厂建造,1968年7月27日正式下水。随后,该艇开始安装现代化的反潜和反舰等方面的作战系统,为正式服役做最后的配备。
该艇准备配备的鱼雷,几乎和该艇同时进行研制开发,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高、航程最远的反潜鱼雷。为了对付前苏联其它舰只,该艇还准备配备当时正在研制的“捕鲸叉”反舰导弹。“捕鲸叉”具有强大的反舰攻杀能力,可以袭击100公里远的前苏联水面战舰。为了对前苏联沿岸陆地目标进行远程袭击,该舰还计划配备可以袭击450多公里远重要目标的“战斧”巡航导弹。该艇下潜深度,美国官方称只有100多米,然而,为了追杀前苏联核潜艇,其实际最大深度可达500米左右。
美国海军在建造这艘核潜艇的时候,就想到它将带来一番荣耀,因此,特地以“犁头鲛”这个光荣的名字命名。“犁头鲛”原是美国海军在二战时期一艘很有名气的常规潜艇的名字,二战时,经常出没太平洋海域,多次袭击日本的潜艇。1954年,随着美国海军建成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美国常规潜艇的作用开始降低。这个时候,美国盟友土耳其急需潜艇进行海上巡逻,因此,美国海军就把“犁头鲛”号常规潜艇转给了土耳其。
尚未出征沉海底
随着“犁头鲛”号核潜艇开始最后的作战系统安装,美国海军对它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然而,意外却发生了。
1969年5月15日,核潜艇正在船坞旁静静地停驻着,两名民用技术人员为核潜艇安装作战设备。其中一人在核反应堆区工作,另一人正把5吨的水注入一些水箱里,进行仪表技术调节。而在艇体前部的声纳舱里,工人打了一个很大的洞和一个拦水槽,准备把里面安放电子设备的地方盖上,当时工人们根本就没意识到这个艇体大洞存在着巨大的隐患。随后,在核反应堆工作的那名工作人员又开始为艇体后部加水,其他非核工作人员也开始为艇体前部压载水舱加水。
谁知时间一长,核潜艇前部由于加水多开始下沉,核潜艇后部则因加水少而上翘。核潜艇附近不时有船只通过,涌起的波浪开始向核潜艇前部打去,造成许多海水开始灌入大洞。晚上7时许,核潜艇值勤的保安发现了这个危险问题,及时向非核工作小组发出了警告。但非核小组工作人员根本没当一回事,还怪保安多管闲事。因此,非核小组没有及时采取任何安全防范措施,大家便去吃晚饭了。
酒足饭饱后,工作人员开始溜达散步,放松紧张了一天的心情。晚上8时30分,核潜艇终于出现极为危险的征兆。大量海水通过大洞涌进来,核潜艇开始大角度倾斜。非核小组人员发现问题极为严重,着急万分,急忙采取措施,关闭一些舱门,试图阻止海水涌入。然而,一切为时已晚,海水已经把核潜艇灌得差不多了。大约8时55分,核潜艇再也承受不了大量进水的“压迫”,一头扎进水里,很快就沉入海底了。就这样,这艘现代化的核潜艇居然还没来得及出海值勤,就稀里糊涂地沉入了海底,成为美国海军历史上一大耻辱。
人为造成损失惨重
美国海军获得报告后,极为震惊,担心出现更重大意外,急忙派人前来营救。幸运的是,核潜艇的核反应堆没出现任何辐射泄漏问题。但是,损失是相当大的,美国海军为了打捞这艘核潜艇,得花费好几百万美元。加上其它费用,核潜艇沉没事件使美国海军损失了2000万美元,而为了造这艘核潜艇早已花去了3亿多美元。不仅如此,这起意外还严重影响了美国海军的部署计划。本来,美国海军计划将“犁头鲛”号于当年晚些时候部署到太平洋舰队上去,然而,由于沉没事件,该艇不得不推迟到1972年才部署,晚了2年半时间。
美国海军事后调查发现,核潜艇在安装作战系统时,居然没有任何整体质量控制系统。建造核潜艇的工人说,他们不知道核潜艇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美国海军也说,这不是他们管辖的范围。因此,最后谁也不是核潜艇沉没的“罪魁祸首”。该艇打捞后,重新进行了设备安装,并于1972年再次投入服役。服役期间,该艇一直巡游在太平洋海域,对前苏联太平洋舰队核潜艇在进行秘密监视和跟踪,获得了大量情报。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忽然失去了头号对手,不得不开始裁减军备,包括削减核潜艇部队的数量。1992年5月,该艇终于退役。1994年10月,“犁头鲛”号拆卸成废铁,从历史上永远消失。
责编:李永超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