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击机、轰炸机、无人机、加油机,新型战机整齐列阵;导弹、高炮、雷达、战车,新型武器布阵大漠;航空兵、防空兵、雷达兵、电子对抗兵,来自各军兵种的雄师劲旅鏖战戈壁……10年前,这一切还只是军事专家的理论研讨和热血军人的激情梦想。而今,探秘空军某试训基地,记者亲身感受了这一切。
蓝天上的跨越
从机械模仿到自主创新
“痛快!真痛快!”从飞机上走下来后,航空兵某团副团长杨旭掩饰不住激动和兴奋:“飞了十几年了,今天的感觉最棒!”杨旭驾歼-10战机在空军某试训基地干净利索地完成了国产最新型空空导弹定型后首次实弹打靶,标志着中国空军完全自主研制的新一代航空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
改革开放后,放眼世界使我们看到了差距,中国空军开始加速迈出追赶世界航空防空武器发展的步伐,为试训基地建设带来了春天。
上世纪80年代初,为满足某型引进导弹靶试任务,基地靶场第一次扩建改造,建成了具有典型C3I功能的第一代装备试验指挥自动化系统。到90年代初,靶场再次扩建改造,顺利完成了某型导弹国产化试验任务。本世纪初,为满足打赢信息战争需求,历时多年完成了第三次改造,率先应用多项新技术,实现了基地大空域、大纵深、高精度、多目标保障功能,信息化建设实现新跨越。30年,基地建设跨出了历史性的三大步,我国航空防空武器装备也实现了从第一代模仿到第三代自主研发的跨越,基地化训练实现历史性突破。
从不断突破到激情超越
“试飞英雄”李中华自信地跨上战机,他即将完成的任务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歼-10飞机低空大表速和颤振两个科目。
这是歼-10飞机试验定型前的一次重要试飞。基地指挥大厅里气氛紧张。时任某试验站总工程师的黄剑秋和工程师汪江波正通过监控指挥系统观测整个试飞情况。
飞机快速滑跑,起飞后很快进入预定空域,一切正常。可当试飞进度过半时,汪江波面前的告警器突然响起,红灯闪烁。按设计,战机主油箱油料消耗到一定量时,副油箱便开始向主油箱供油。可此时主油箱剩余油量已接近极限,副油箱却因故障无法供油。这一切,正在空中驾机做动作的李中华却无法察觉,因为仪表显示的是飞机总油量。万幸的是,这一故障及时被监控系统发现了。“断加力,立即返航!”李中华接到地面指挥员命令后,凭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技术,冷静地驾机安全返回。事后查明,如果再晚2秒钟着陆,油料就要耗尽,后果不堪设想。
歼-10定型试飞监控系统的研制成功,只是基地突破技术难关,进行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他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大胆创新,突破了试验训练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使各类不同型号的新武器装备及时送到部队。
从勇担重任到不辱使命
航空防空导弹试验都需要靶机。基地建场之初,随同任务需要,进口了一批苏式靶机。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靶机已所剩不多,苏联又停止了供应,靶试即将“断粮”。基地人决定造出中国自己的无人靶机。基地科研人员在缺少人员、没有任何技术资料、没有专门的科研经费的艰难条件下,只争朝夕全力投入研制工作。不到1年时间,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靶机“长空一号”跃入蓝天,结束了我国从国外进口靶机的历史,被人们称为“争气机”。
随着航空防空武器装备的飞速发展,试验靶场迫切需要一种速度更高、性能更好、更接近真实飞机的无人靶机。1995年4月13日,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超音速飞机经过4年多的研制在基地试飞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超音速无人靶机的国家。
基地的使命之一,就是要经过无数次导弹实弹靶试,从庞大的试验数据群中寻找问题、调试参数、完善系统,将高性能的武器装备交到部队。为使各种新型号导弹早日试验定型装备部队,尽快形成战斗力,基地官兵夜以继日,忘我试训。高级工程师杨选春在一次大型试验任务期间,被检查出患有肝病。但为了任务,杨选春把体检单悄悄地锁进了办公桌的抽屉,全身心投入试训。毫无规律的生活使病情迅速恶化。任务圆满完成后,他被送到了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为胰腺胰岛细胞瘤。而正是这位癌症患者攻克了某一新型导弹的“癌症”。
这一次次蓝天上的跨越,正是由基地广大官兵和科研工作者用使命、责任、信念共同支撑起的创新之路。基地政委余爱水说:“建场50年来,一代代官兵用智慧、汗水及至鲜血孕育了‘忠诚报国、自主创新、科学务实、艰苦奋斗’的‘空军试训基地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激励和鼓舞下,才有了基地不断创新发展的崭新局面。”(李国文 李满义 黄演庄)
责编:刘立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