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试飞员徐勇凌
《美国人的三款战机忽悠了谁——冷眼解读美国航空武器装备发展战略》
作者:试飞专家徐勇凌
作者简介:
徐勇凌 国内仅有的几位国际试飞员之一。为中国空军歼-10等装备的成功研制做出过杰出贡献。曾多次化解各种危险的情况,获得宝贵的研制资料和数据,荣立数次战功。参加过三代战机导弹靶试,机载雷达测试等工作。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要把握好航空武器装备发展战略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即使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装备发展的方向有时也会令他们感到困惑。
美国无疑是一个强势国家,他既把握着发动空中战争的执行权,又控制着媒体舆论的话语权。当大多数国家为如何在战争中检验装备效能而困惑的时候,美国人已经在总结战争中暴露的装备问题和教训了;当有些国家还在为一款装备的保密而绞尽脑汁的时候,美国人已经收放有度地开展新装备的宣传造势了。在世界军事媒体上存在着一种奇怪的"单向透明"现象,美国人让世人了解美制武器的所谓"超然威力",同时又让你对其新武器的核心机密充满好奇,因此,说到"忽悠"也就不足为奇了。适度的宣传不仅在政治上对其他国家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也无形中让那些国家的军迷甚至"军事专家",在思维方式上形成了一种定势,那就是用美国人的语言和思维导向来思考武器装备问题。
还是让我们回到装备发展战略这个话题。对于大多数中等或中等以下航空科技水平的国家而言,发展航空武器装备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技术瓶颈"。作为现代科技象牙塔尖上的航空工程技术,它的发展会受到许多技术限制,例如发动机技术、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空气动力研究水平等等,而这些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储备和先进的试验手段,更需要雄厚的国家综合实力来支撑。在航空武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只有少数国家能够独立研制一款现代战机,对于多数国家而言,航空武器的发展大都走着一条"科研先导"的路线,很难真正实现"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发展模式。美国是世界上少数按照战略需求发展新型航空武器装备的国家,大型轰炸机、超音速战机、高机动性能战机、三代战机、空中加油机、预警飞机、隐身飞机、第四代战机等等,都是美国为他们所设想的"下一场"战争而设计的。对于美国而言重要的是需求,如何在技术上实现战略需求似乎总是"不在话下"。
回顾美国二战以后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解读出以下这些信息:
其一,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超前其他国家20年是美国人的一贯追求,他们几乎一刻也没有停止在装备技术上的研发,始终害怕被对手赶上或超越。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人的这种追求遇到了最强大的挑战,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飞速发展,才逐渐拉开与对手的距离。
其二,始终在瞄准下一场战争。美国人始终主导着世界空中作战,他们设计战争的样式,研发适应下一场战争的武器,并不断在实战中检验武器的效能。
其三,贯彻实用主义的原则。他们可以为实现高空侦察设计出像RS-71这样充满灵感的飞机,也可以为了满足对地攻击的效能,研制出看似技术含量很低的A-10攻击机,美国人不会为装备的"花哨"多化一分钱。
其四,武器装备发展战略受多方牵制。作为航空武器大国,美国不仅要为保护其战略利益不断发展新装备,还要为几十万航空产业从业人员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由于美国独揽世界航空武器装备市场的最大份额,这份蛋糕出奇地大,甚至影响了美国的国民经济。美国军方并不是装备发展的唯一决策者,开发商、军界、政界都在装备发展上有各自的利益,并具有各自的话语权。了解了这些特点,我们就不会在解读美国航空武器装备发展战略时,下意识地堕入思维陷阱,成为"唯美国为准则"的盲目思维定势之中。
本文就是从这样的观点出发,通过分析美军近年来的三款隐身战机——F-117、F-22、F-35的研发,吸取他们在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中的经验,作为我们发展空军装备的借鉴,同时,真正读懂他们在装备研发中遇到的困惑和失误,引以为戒,使我们在未来的装备研发中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