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印度军方在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一个试验场成功试射一枚可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
印度是南亚地区大国,也是欧亚大陆一支重要的地缘战略力量。长期以来,印度把“立足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等强国”视为国家的战略目标,并以此作为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的基本依据。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及地区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实力的增强,印度实施了全方位的军事战略调整。
更新军事战略理论突出强调积极主动
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发生重大变化,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成为各国角力的主要方式。随着实力不断增强,印度在确保南亚次大陆战略优势的同时,积极向亚太地区拓展势力,试图从南亚大国逐步走向亚太大国,努力成为欧亚大陆新的政治棋盘上“主要的和积极的地缘战略棋手”。
进入21世纪,特别是“9·11”事件后,印度将过去被动防御的“拒止威慑”战略调整为“惩戒威慑”战略,提出对敌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强调打赢核威慑条件下的有限战争,明确将作战范围由周边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与以往相比,这一战略更强调军事行动的进攻性、主动性和先发性。为配合新战略的实施,印军提出所谓“冷启动”作战理论,即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军队的动员、集结和部署,并在第一时间率先对敌发动攻击。2007年印军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联合作战理论,并据此拟制新的陆海空军作战条令,突出强调区域外行动,强化军队以信息优势和精确打击为核心的联合作战能力。
近年来,基于对安全环境和威胁的新判断,印度军事战略的关注重点已由陆地为主向陆海并重转变——在印巴边境继续部署优势兵力,保持对巴基斯坦的强大威慑;积极向中亚、西亚地区渗透军事力量,力争在大国角逐中抢得一席之地;提出“东方海洋战略”,致力于建设一支既能控制印度洋又能远征太平洋的“蓝水海军”;打破“本土防卫”传统,扩大前沿军事存在,加强军事打击恐怖主义、维护海外利益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力度。国际评论认为,这些变化表明印度正努力向世界更远的地方伸出军事触角。
强化战略威慑能力加快发展空间技术
印度火箭准备发射
在印度看来,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信心是成为地区性大国的现实基础,而提升战略核威慑能力和发展尖端空间技术不仅是增强实力和信心的重要步骤,更是一条捷径。因此,核战略和太空战略成为印度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印度成为世界上第6个公开的有核国家。此后,印度实行“最低限度的核战略”,不断加强核力量建设。2003年,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批准建立核战略司令部,标志着印度“有核大国”地位完全确立。为实现在21世纪初期形成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威慑系统的目标,印度除耗费巨资租借购买核动力潜艇、航空母舰等先进武器外,还一直加紧导弹研制工作,先后成功试射射程700-3500千米、可携带核弹头的“烈火”系列中程导弹,以及“布拉莫斯”地地超音速巡航导弹。2007年4月,印度成功发射“一箭十星”,表明其基本掌握导弹分导技术。目前,印军装备的导弹射程已能够覆盖东南亚、中东地区,其战略核力量已具备一定威慑力。
为提高防核袭击和生存能力,印度全力支持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并从以色列、俄罗斯购进反导系统,构建多层反导拦截体系。据称,印度还准备在新德里及其附近地区修建两座核防护地堡,以确保国家核力量指挥机构的安全。同时,印度还着手构筑导弹预警卫星网,以便全天候监视印巴边境的兵力部署以及导弹发射情况。印度主管导弹研发项目的科学家公开宣称,印军将在2010-2011年间同时拥有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导弹防御系统三种能力。
在空间技术领域,印度也不甘人后。为尽快成为太空强国,印度在第11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70项太空发展项目,较上一个五年计划增加44项。2008年10月,首颗探月卫星“月船1号”发射成功,标志着印度成为继俄、美、日、中之后世界上第5个掌握探月技术的国家。印度还计划于2014年进行载人太空探测,2020年实现载人月球探测。印度媒体评价说,印度已经“自信地成为主要太空强国”。
印度国内有舆论认为,印度政府大力发展航天技术有促进军事工业发展之意。原印度海军准将乌代·巴斯卡更直言不讳:“像探月火箭这样,任何可承担巨大有效负载、精确并长距离发射的能力,都可以应用在洲际导弹技术中。”
责编:汪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