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解放军驻守南沙的士兵
东方网2月27日消息:旖旎南海,宛如广袤的翡翠玉盘,晶莹剔透;南沙群岛,恰似散落盘中的珍珠,璀璨夺目。数年如一日,南沙守礁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在星罗棋布的岛礁上铸造出道道坚不可摧的钢铁海防线。担负保障重任的海军某保障基地情系千里南沙,爱洒守礁官兵,在南中国海构筑起延绵不断的海上保障线。
构建南沙快速保障新模式
2007年新年前夕,基地军港处电话铃急促响起。“南沙某礁发电机组发生故障,请求后方紧急支援!”电话里传来前方保障分队的急切求援声。“马上启动备用机组,协调技术力量支援前方!”基地司令员管建国当即拍板。
基地迅速启动《南沙突发情况保障应急预案》。凌晨,军港处处长蒋江波率5名助理员兵分数路:有的针对前方备件库存情况,拟制紧急调拨配套备件计划;有的根据舰船保障动态,办理乘船赴南沙执行紧急任务手续……很快,载着抢修分队的南标某船起航。上礁后,技术人员顺利完成了抢修任务,当返抵军港时新春的钟声已敲响。
去年5月初,华阳礁一名士官在防台风加固码头作业时,不慎左下肢受伤。永暑礁指挥所值班首长李明强迅速派出医疗队,乘船顶着8级风浪历时8小时将伤员接回卫生队。经X光检查确认:伤员左髌骨粉碎性骨折。基地卫生处立即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与422医院骨科专家会诊,确定了救治方案,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近年来,基地不断创新南沙快速保障模式,完善各项快速保障预案,形成了维修技术共享和突发情况通报机制。前方岛礁一旦出现情况,守礁官兵立即第一时间通报基地保障部门,开辟了一条海上保障“绿色通道”。
以实战标准检验保障质量
2005年盛夏,基地军械处处长宋建勤上礁调研时发现:南沙礁堡空间狭小,枪支弹药箱层层叠加,如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返航后,他立即召集全处人员研究解决办法。很快,专为南沙研制的防潮防爆兵器室、岛礁枪柜和零散弹药柜,运往南沙各个岛礁。
2006年6月,军械处副处长海洋去南沙巡检时,发现某型高射机枪在礁堡实弹射击时,钢制支架与水泥房顶剧烈碰撞,既影响射击精度,还威胁操作手的安全。为此,军械处成立科研攻关小组,上礁采集了上千组数据。不久,某型高射机枪脚架缓冲装置问世,配发到岛礁各个战位。
基地政委国立峰感慨地说:“南沙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以实战标准检验保障质量势在必行。”近年来,基地为每期上礁官兵进行体检,连续多年保持100%体检率。根据守礁官兵特殊需要,基地于2002年在巡防区建起心理咨询室,还联合421医院进行为期3年的心理科研调查,顺利完成总部下达的“南沙官兵生命质量调查”课题研究,有效呵护了官兵身心健康。
用科技打造高效保障平台
“001号配件15盒,016号组件3套……”后方器材库助理员张立柱接到南沙某礁发来的“需求清单”,迅速输入南沙器材数字化管理系统,并通过装备信息网传送至有关领导的电脑。经领导批示后,张立柱打印出器材出库清单,组织力量迅速赶往相应库区,1小时后两辆满载物资的运输车驶向码头。
该基地以网络为依托,积极探索标准化保障和规范化保障新路。2005年,基地与巡防区共同编发了《南沙岛礁军港设施设备手册》、《南沙岛礁装备检查标准》等规定,规范了南沙武器装备、营房营具和军港设施的维护保养标准。近年来,基地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使100%的零配件和战备器材编入“数据代码”,实现了保障“零差错”。
为改善南沙岛礁驻守条件,基地卫生处与海军医学研究所一道开展了“南沙岛礁卫勤保障实施方案”研究,该课题被总部列入“十一五”专项研究课题。2007年9月,卫生处处长辜建祥带着医疗队上礁调研水质情况,通过化验发现部分岛礁饮用水危害物超标。很快,军港处领导带队前往北京某净水器厂考察,通过与厂家沟通洽谈,专门为南沙设计了一款净水器。今年春节前夕,净水器进入南沙各岛礁,守礁官兵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
责编: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