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军事新闻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美国不会向伊朗发动战争" 伊朗人为何如此乐观?

 

CCTV.com  2007年10月18日 16:55  来源:  

  

  

  10月16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田纳西州国会参议员汤普森在华盛顿举行的犹太人组织论坛上讲话。美国几位主要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当日谴责伊朗是恐怖主义的“赞助国”,并主张采取包括军事打击在内的强硬政策阻止伊朗核计划。 新华社记者张岩摄

  

  

  10月16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到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右)与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参加里海沿岸国家峰会。普京当天抵达德黑兰,参加里海沿岸国家峰会,并将同伊朗领导人讨论伊朗核问题。 新华社/路透 组图

  10月3日,伊朗外交部部长穆塔基在联合国声称,“美国不会向伊朗发动战争”,而此前总统内贾德表示,“伊朗不会与美国开战”,甚至连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顾问萨法维也轻松地说,“美国不会发动袭击”。然而,与伊朗人不同的是,国际社会对美伊爆发军事冲突的担忧却与日俱增,法国政府甚至告诫世人,应为一触即发的美伊之战作准备。世人不禁疑惑,在伊核问题越来越僵之际,伊朗人凭什么如此的乐观呢?

  众所周知,随着伊核问题的逐步升级,有近75%的美国民众支持政府对伊朗采取强硬立场,全力阻止内贾德拥有核武器。尤其是以切尼为首的政府鹰派,甚至公开呼吁对伊实施军事打击,摧毁伊朗的核发展潜力。然而,在美国国内喊打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之际,伊朗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尽管伊朗的核计划激怒了很多美国人,其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年的萨达姆,但“美国不会不顾纳税人(的利益)而在我们这个地区再发动一场战争”(伊朗外长语)。实际上,“9-11”之后的反恐斗争,尤其是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无论是对布什政府的信誉和权威,还是对美国的国力,亦或是对美国的国际形象,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伤害。由此可见,正是基于此种认识,聪明的伊朗人才敢断言美国人不会不计后果,而对伊朗做出军事打击这样的疯狂决定。

  在接连两次顶撞联合国之后,伊朗人也的确感到自身的处境很不妙,有被国际社会彻底孤立和抛弃的危险,甚至还有重蹈伊拉克覆辙的可能。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伊朗人也觉得战争并没有迫在眉睫,因为在他们看来,尊严和权威受到自身侵犯的联合国,眼下顶多也只能以经济和政治等制裁措施,迫使其低头认账,并没有用战争手段压服伊朗的想法,自然也就不会赞同美国的军事打击手段。而在此情形之下,伊朗自然会认为,伊核问题仍有以外交手段与国际社会周旋的余地,毕竟没有国际社会的支持,美国显然也不可能重走一意孤行地打击萨达姆的老路。

  而今,尽管美国深陷伊拉克泥潭,军队战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军心士气也十分地低落,但全球军事界普遍认为,布什政府仍不乏攻打伊朗的战力和手段,原因在于美伊两国的国力和军力差距实在太大。不过,针对这一现实,伊朗人却有自己的解读,一是他们认为如今美国的军事实力的确要比自己强大得多,但毕竟今不如昔,且正走下坡路,已完全不复伊拉克战争之前的鼎盛;二是伊朗目前的军力要远胜于当年的伊拉克,民心士气更是“意外”地高涨。显然,正是在这一思想认识的指引下,伊朗人才会自信地推断,当下的布什政府不敢发动一场新的战争,为美国招致更大的麻烦。

  毫无疑问,在如今的伊核问题上,正是伊朗人对当前形势的这种乐观判断,才使其拥有了从容面对美国军事打击威胁的信心和底气,并在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然而,如果伊朗人一味地盲目乐观,不能与时俱进地调整政策,且以此要狭于人,则会使伊核问题走进真正的死胡同,以致酿成“乐极生悲”的恶果。 (陶中华)

  

  

  中国青年报消息:正在伊朗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16日向美国等西方国家明确表示,俄罗斯不会接受对伊朗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并承诺将按时完成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他还邀请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问莫斯科并举行进一步会谈。

  据英国媒体报道,普京16日抵达德黑兰,与伊朗总统内贾德举行了会谈,并出席了在德黑兰举行的里海沿岸国家峰会。在此期间,普京“警告”西方国家不要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并表示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责编:曹劲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