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象一 高学历≠就业易 |
|
|
|
◇ 学历不再高枕无忧 ◇ 用人单位:用人求“实”不求“高” ◇ 哪些高学历者容易失业 ◇ 高学历者缘何失业? ◇ 毋需担忧,但需重视 ◇ 重在如何解决
很多人都认为有了高学历就能找到好工作,继而捧起金饭碗。然而在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劳动力过剩已不仅仅是困扰低学历者的问题,一大批拥有较多知识的高学历人才也正加入到失业大军中。 北京某人才市场的最新统计表明,在用人单位的需求中,对本科学历人才的需求占32%,对硕士及博士学历人才的需求各占1%,而标明要专科层次人才的却占41%,可见用人单位已经从前两年盲目追求高学历的怪圈中走出,用人求“实”不求“高”已成趋势。 另据深圳市劳动局失业科的统计表明,大学文凭的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仅有20%,而其他人员的再就业率达到了75%。 .......................................................................
学历不再高枕无忧
对于中国老百姓,拼命考上大学就会有个铁饭碗的时代已经过去。
现在揣着大学文凭在人才市场上屡屡碰壁者绝不稀罕。据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失业保险处的有关人士说,高学历失业的人群中毕业即失业的人要比就业以后再失业的多。
张玲,毕业于北京某知名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北京找工作四处碰壁,这种经历让她觉得疲惫不堪,一谈起找工作则是满脸的焦急。“我都已经没信心了”,她对记者说,“本来以为凭借自己的文凭很快就能找到工作,没想到拖了这么久。再拖下去,我就撑不住了。”
刘鹏(化名),200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由于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不太好找工作,刘鹏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了考研。在刘鹏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情况的确如他的师哥师姐所说,“找一个满意的工作很难”。2001年,刘鹏曾在一家IT公司做经理助理,但不久那家公司随着互联网热潮的冷却而倒闭。此后,刘鹏为了工作到处奔波,频繁出入于今年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每一次大型招聘会上,但结果总是高不成,低不就。
根据上海媒体的报道,上海市很多大学生因难以承受找工作屡战屡败的压力,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还有的学生一边考研,一边找工作,心理承受不住了,纷纷走进心理中心咨询。一位学生已经悉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所有招聘会,投出了上百份简历,参加过许多公司的面试,均以失败告终,现在变得心灰意懒,表示不打算继续找工作了。 ..................................................................................................
用人单位:用人求“实”不求“高”
虽然高学历者在前些时候的就业市场中颇受追捧,但随着一些单位在人才使用上日趋理性化,高学历者的就业危机逐渐显现。
深圳一家电子企业的人事负责人李先生称,用人求“实”不求“高”已成为企业用人的新趋势。他说,在深圳,本科生的年薪在5万元左右,而大专生年薪一般在2.5万元左右,除非企业有特别要求,一般都不需要高学历,以免无谓增加成本。他还表示:“学历并非越高越好,最主要看岗位是否需要,有些岗位用了高学历的人反而会大材小用,人才也会干得不开心。”
有观点认为,凡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人才,高学历的人才只是其中一种。而就企业而言,其首要目标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为这一目标服务,因此,既掌握了专业技术理论(包括管理技术),又积累了较丰富的专业技术经验,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较大贡献者,企业可视其为人才。
而对于研究生究竟吃不吃香,其实各大跨国公司心中自有自家的一本帐,在记者的实际采访中,也很难听到跨国公司对于研究生应聘的多样观点,“一视同仁”似乎是一种最标准的回答。
某跨国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员:们公司对待本科生和研究生是一视同仁的。我们有自己严格的考试流程,不管是谁,只有通过了我们的考试,才能进入公司。 ..................................................................................................
哪些高学历者容易失业
高学历失业的现象越来越多,但毕竟所占的比率还比较小,而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呈现出的是增长的趋势。那么到底哪些高学历者容易失业呢?记者在采访中得到了种种不同的观点,总结如下:
万金油型:如文史类专业的高学历者,学这类专业的可以做秘书,做行政,做企划,做公关,甚至去做市场、做策划、做管理也未尝不可。这类万金油型人才最大的特点是多一个不很显眼,少一个无伤大局,正因为不是非有不可,不是少了一个公司就运作不起来,就最容易在公司稍微有一点变故的时候被辞退。
低复杂程度型:如计算机应用、财会专业的高学历者,这种技术性专业内部又分有不同的档次。随着科技的发展,低复杂程度的技术越来越普及,企业养一个高复杂程度的就可以代替好几个低复杂程度的,这类专业的高学历者向高级蓝领过渡,容易被公司因节省人力成本而辞退。
书呆子型:这类高学历失业的人数最多,缺乏适应和创新能力。惠锐顾问公司人力资本咨询高级顾问杨小闯告诉记者,她曾经和一个学人力资源的博士共事过,这个博士的工作操作能力太差,让他通知几个人开会,他会通知一上午,写一个几百字的文件也会想上半天,思维跟不上公司运行的实际,最后只能被辞退。
自以为是型:这类高学历的人自认为掌握的知识比谁都多,一开始会被公司视若珍宝的“顶尖人才”,但个性较强,太自负,造成人际关系僵化,在工作中自以为什么都对,其实不切实际,还心不在焉,不求上进。最后公司多会在万般无奈之下,请其另谋高就。
高不成低不就型:高学历者失业大多不是真的什么工作也找不到,只是理想中的好工作找不到,又不屑于干低档一点的工作,自认为是高级人才,架子放不下来,如此就只能失业。 ..................................................................................................
高学历者缘何失业?
专家指出,文凭本身并没有错。就个人而言,文凭是某人受过某种程度的教育,而且成绩达到一定标准的证明;就国家而言,各种学历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率是衡量这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的人文指标。问题在于社会考量标准如果过于偏重某一量化指标,这一指标就会失真,甚至适得其反。
有分析指出,急于求得高素质人才的用人单位也想不到自己亲手制造了高学历的怪圈,并最终作茧自缚。
也有专家认为,有些高学历者失业实际上是知识失业的一种显性形式。知识失业是指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其一方面表现为失业,一方面表现为接受与他们所受教育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对于人才匮乏的发展中国家,知识失业被一些人称为“贫穷的奢侈”。如果知识失业大规模出现,不只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实际上降低了社会机体的效率。从这个角度讲,高学历失业的出现也亟须引起关注。 ..................................................................................................
毋需担忧,但需重视
专家们普遍认为,就市场经济来讲高学历失业是正常现象,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高学历失业与低学历失业一样会存在,而且在成熟的市场里会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刘昕说,市场经济体制下失业主要有四种情况: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滞差而形成的摩擦性失业,如青年毕业后不能及时找到工作,工人转移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由于社会、经济、产业等结构性因素产生的结构性失业;周期性经济衰退对就业产生影响而形成的周期性失业和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可以形成大规模失业。除了季节性失业以外,前三种失业高学历人群都可能遇到。不过,高学历人群走进流动的人才市场,失业换工作恰恰说明我国由市场来配置人力资源正走向深化。就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的高学历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的有一点儿,主要应该是摩擦性失业,不需要担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主任张车伟副研究员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学历人群并没有理由不存在失业。而且应该注意到高学历人群有很强的再就业能力,有些是自愿性失业。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学历人员肯定是流动的,不断有人失业,不断有人找到工作,这一切都由市场来进行配置和引导。高学历人群有些是因为付出了时间、金钱读书,出于对成本的考虑而短期内不愿意就业,期待一个更好的职位,例如不就业考研究生的毕业生。
不过虽如此,一些专家强调,高学历失业虽然不必恐慌,但尚需重视,因为中国的高学历失业与西方国家发展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学历失业现象并不完全相同。 ..................................................................................................
重在如何解决
解决“高学历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高学历人才自身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从政府的角度讲,为有源头活水来,必须及时制订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完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人才由相对过剩的领域、地区向求贤若渴的非发达地区和领域流动,以达到高学历人才供求的基本平衡。
从市场讲,必须早日健全人才市场网络,提供更多的信息,调节高学历人才合理流动。目前,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人才市场,去年全国共举办人才交流会1万多场,参会人数达到1600万人次。
作为普通求职者,要积极调整心态,主动应对“高学历失业”时代的来临。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不必非要把第一个工作定为终身职业,实践证明,第一次工作不见得特别适合你,只有经过合理流动,才能得到能力的充分发挥。其次要进一步拓宽就业视野,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到急需人才的领域、地区去,在第二轮人才大规模流动中占据先机。
|
- 返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