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学名叫乙酰水杨酸。复方阿斯匹林由阿斯匹林、非那西汀和咖啡因三种药物组成。因为这三种药的拉丁文字头分别为A、P、C,所以又叫APC。
阿斯匹林从发明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在这100年里,它从一个治疗头痛的药物,直至被飞往月球的“太阳神十号”作为急救药品之一。人们不断地发现阿斯匹林的新效用,它因此被称为“神奇药”。
阿斯匹林的发明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人们常常将它作为治疗发烧的廉价“良药”,在许多偏远的地方,当产妇生育时,人们也往往让她咀嚼柳树皮,作为镇痛的药物。
2300多年前,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腊生理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已发现,水杨柳树的叶和皮具有镇痛和退热作用,但弄不清它的有效成份。直至1800年,人们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水杨酸,由此解开了这个千年之谜。
1827年,英国科学家拉罗克斯首先发现柳树含有一种叫水杨甙的物质。1853年,德国化学家杰尔赫首次合成水杨酸盐类的前身——纯水杨酸。它具有退热止痛作用,但毒性大,对胃有强烈的刺激。
1897年,另一位德国化学家霍夫曼为解除父亲的风湿病之苦,将纯水杨酸制成乙酰水杨酸,这即是沿用至今的阿斯匹林。它保持了纯水杨酸的退热止痛作用,毒性和副作用却大为降低。
1899年,德国化学家拜尔创立了以工业方法制造阿斯匹林的工艺,大量生产阿斯匹林,畅销全球。至今,阿斯匹林仍是一种使用广泛、疗效肯定的药物。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文尼说,全世界每年要消耗45000吨阿斯匹林。
阿斯匹林在人体内的作用
阿斯匹林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其最基本的药理作用是解热镇痛,通过发汗增加散热作用,从而达到降温目的。
抗凝血:阿斯匹林进入循环系统后,可作用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心。此中枢会监视血液的温度,及引发身体产热或散热的反应。阿斯匹林因此有退烧的作用。它也可产生发汗、毛囊竖立和最重要的血管收缩或扩张作用。
消炎: 阿斯匹林常用来治疗风湿症,减轻炎症反应。类风温性关节炎病人血中前列腺素的浓度比正常人高出甚多,使得关节滑液改变(左图),阿斯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因而减轻发炎与疼痛。
解热: 阿斯匹林作用在血小板上,降低血液凝固的能力,因此外科手术前一周不可使用阿斯匹林。但是它对凝血引起的血栓症具有疗效。左图是血管出血后发生的凝血现象。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阿斯匹林越来越多的新用途被逐步发现。
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经常服用小剂量肠溶阿斯匹林对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的预防效果是肯定的。据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长期服用阿斯匹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降低50%以上。
2、防治老年性中风和老年痴呆:对老年性中风和老年痴呆服用阿斯匹林,其知觉度每年可恢复17%—20%,且不易再复发。对发病率亦有明显影响,据文献报告可降低30%以上。
3、增强机体免疫力:科学家指出,阿斯匹林能促进免疫分子——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的生成。由此可以推论并经临床实践证明,阿斯匹林不仅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并有抗癌抗艾滋病作用。
4、抗衰老作用:阿斯匹林可以使人体角膜组织保持弹性,这是因为阿斯匹林能抑制角膜组织中糖元的生成,故能延缓角膜老化过程。临床研究报告表明,应用阿斯匹林可使白内障的发生率减少50%以上。
5、预防结(直)肠癌:美国癌症协会对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调查结果表明,服用阿斯匹林组比未服用组的结肠癌的发病率减低40%以上。
6、对糖尿病的防治:据文献报告,每日服用阿斯匹林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这是由于阿斯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阿斯匹林还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故有降血糖作用。
阿斯匹林这一百年老药的新用途仍在不断地被发现,被人类所应用。阿斯匹临床上可用来治疗胆道蛔虫病;阿斯匹林则可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而降低肠癌的发生率;对长有肠息肉的人,服用阿斯匹林,则可以预防息肉癌变;临床上,阿斯匹林还可用于治疗脚癣、偏头痛、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妊娠高血压、老年性痴呆、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溃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