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同煤集团马脊梁矿,说起综采一队党支部书记梁宏伟,人人都会翘起大拇指。做为一名本科大学生,他主动放弃在地面工作的机会,深入矿井一线当工人,而做为一名管理者,他更是用他独到的管理制度,成为企业和员工利益的忠实代表。显示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
这天是周末,记者准备下午采访梁宏伟。然而梁宏伟从矿调度室得知:矿井下,综采一队运输机的控制系统出现了故障。他立即决定下矿井处理,于是记者便随同他深入矿井。
到达综采一队的工作面,得乘坐半个小时的轨道车,再步行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寒来暑往,梁宏伟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八年前,梁宏伟从技术员自愿转行,成为矿井下生产一线的工人。从那时起,他每天都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八个多小时。等我们赶到综采一队的工作面时,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抢修工作。这套系统都是电脑控制,梁宏伟解决这些问题很是熟练。在他的指导下,工人们加快了修理速度。一个小时以后,故障排除了,设备恢复了正常。
修理完设备之后,梁宏伟还对其它系统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以防止再有事故发生。这也是他每次下井的习惯。1994年,梁宏伟从机关主动下矿井之后,就这样默默地为煤矿生产奉献着青春。
不过当时梁宏伟决心下矿井之时,周围的人都充满了不理解。有的人说,一个大学生,国家干部,去一线当工人,真是莫名其妙;而家人更担心的是矿井下艰苦危险的环境。面对这一切,梁宏伟义无反顾的做出了选择: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选择了矿山,就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矿山的面貌,体现自身的价值。在井下,梁宏伟从电器检修工开始干起,机器操作、铲煤,几乎井下所有的工作他都做过。在实际工作中,他不但掌握了全部设备的性能、原理,而且还充分利用自身所学,来保障安全生产。用梁宏伟的话说:煤矿生产不光是出力流汗,随时还要用技术防止安全隐患。2000年九月,综采一队的工作面在搬迁时,梁宏伟发现其中一处的顶层有异常。
很快,梁宏伟在井下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他不断地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并参与和牵头搞了20多项科技攻关项目,节约资金千万余元。而且,他常凭借他过硬的本领去征服难关。1998年时,综采一队的工作面在生产在碰见罕见了砂岩体。只好另开工作面,一下子就损失了六十万元费用。这之后,梁宏伟便对砂岩体开始下功夫研究,寻找节约费用的办法。
没几个月,综采一队的另一个工作面又遇到了砂岩体,此时梁宏伟心里有了主意。
梁宏伟在工作中的创新,使得同事们对他心服口服。由于工作突出,2001年10月,梁宏伟被任命为综采一队的党支部书记,做了领导的梁宏伟不仅要像以前一样在一线摸爬滚打,还要担负全队的管理工作。
梁宏伟在队里提出了“理智管理”和“情感管理”相结合的思路。一方面,在队内实行竞争机制,进行岗位交流、练兵,让党员和员工结对子,进行传帮带,培养专业人才。并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在工作和生活中为职工解决切实困难,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梁宏伟充分利用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纽带作用,发挥全体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使综采一队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建队五年来,全队年产量居全矿之首,从未发生过一起重大伤亡事故。
梁宏伟扎根一线,立志奉献于矿山,走出了一条当代大学生与实践相结合的建功成才之路。他曾先后获得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而他的家人却为此付出了许多。由于他工作忙,家务事全落在了妻子身上,甚至连他奶奶病故时,做为长孙的梁宏伟也没能回家尽孝。
在采访中,梁宏伟这样评价自己:“荣誉属于集体,大家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只是尽了自己一名党支部书记应尽的职责。”
这是黄河台记者于雁红、徐晓报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