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盘锦市40公里的大洼县二界沟镇,有一片近万亩的养殖场,这里养殖着中国对虾、海蛰、河豚鱼等,它的主人便是盘锦市剧作家、年近五十的刘烈。虽然从市区到这里开车要一个多小时,但几乎每天,刘烈都要到这里呆上一阵子,尤其对这里养殖的十多万尾河豚鱼他更是情有独钟,只要有时间他便要给鱼儿喂食。
盘锦市剧目创作室主任、盘锦市种养示范场总经理 刘烈
“咱这个河豚鱼需要的饵料就是天然的小杂鱼,而且这个杂鱼要求新鲜度必须好,而且还要根据河豚鱼的大小、口型大小来配备它的饵料的大小。”
这几年刘烈不光在喂养河豚鱼方面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经验,在河豚鱼的运输、保鲜方面他也成了行家里手。几年前为了长途运输河豚鱼他曾尝试用铁箱运输,结果鱼死伤惨重;后来他试着用布篓运输,没想到由于河豚鱼互相嘶咬,造成交叉感染,最后所剩无几,经过几次惨败的教训后,他终于发明了用海绵衬在布篓里运输河豚鱼的独特方法,创造了长途运输河豚鱼19个小时的最长时间记录。
“我当初从河北往盘锦运河豚鱼时,因为当时这方面知识还不够,用铁篓运,运到家来时侯基本都死了,当时损失起码40多万,后来为了克服这个大关,我们就研究如何把河豚鱼安全运到家,想方设法。”
了解刘烈的人都说,别看他外表近乎懦弱,可骨子里有股子韧劲,这话从他养河豚鱼的经历中就可以得到印证。199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烈了解到身含毒素的河豚鱼在日本已经被食用了近三千年,重要掌握安全食用方法就可对人体起到保健作用,于是他三次去日本了解河豚鱼从孵化到加工、食用的方法,回到盘锦后便开始筹钱、修鱼塘。这期间他买饵料被骗过,由于没有经验鱼成片成片的死过,在他的人生中第一次经受了巨大的压力。
就在同伴们都觉得前途渺茫,挺不下去的时候,刘烈却看到了希望,他常鼓励大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那时他穿梭于河北、山东等地,一天有时只睡一两个小时。当时许多人都说他放着好日子不过,瞎折腾,可他坚信把河豚鱼引进来是早福社会,为这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如今刘烈已经拥有了万亩鱼塘,还盖起了厂房、实验室,他创办的盘锦市种养示范场还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他研究的“进口河豚鱼卵孵化”和“河豚鱼与对虾混养”技术项目获得了省科委的科技成果鉴定,最近又通过了省政府科技进步奖的答辩。
由水产养殖方面的门外汉,成为一名专家,这其中凝聚了刘烈多少心血和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为搞研究他曾几天几夜呆在实验室,为了解河豚鱼养殖动态他翻阅了大量资料,为了进行产业化深加工,他正在准备提取河豚鱼毒素搞生物制药,难怪了解他的人说他似乎永远不知疲倦。
对于现在还担任盘锦市剧目创作室主任的刘烈来说,写作永远是他抒发内心感情的最好方式。虽然养殖河豚使他时常感到身心疲惫,但真实的生活体验为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和冲动。近年来,他在省市乃至全国发表近百篇小说、诗歌、散文。他创作的歌词《绝色的黎明》获国家级优秀歌曲奖,他执笔的电视剧《驮起夕阳的牛》、《春潮》、儿童音乐剧《神箭》还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确,独特的生活经历为他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每天在外面奔波、忙碌,对家庭所尽的责任便显得太少,对此刘烈总是心存愧疚。女儿小时候问爸爸为什么没有时间带她出去玩,这问题常让刘烈无言以对,好在现在孩子已经长到16岁,开始懂事了,对爸爸的事业也渐渐理解了。
刘烈这辈子可谓经历丰富,下过乡、放过马、当过泥瓦匠、做过教师,还练过十几年的武术,说到练武,虽谈不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也是刀枪棍棒、斧钺钩叉无所不好,行意拳、八极拳、鹰爪拳都能练上几招。也许正是对武术的爱好,才使他有了一往无前的性格和包容一切的心胸。
刘烈创办的中国第一家中日合资的河豚鱼餐馆在盘锦开业了,今年8月他又在沈阳开办了全国第一家河豚鱼餐饮连锁店。把美味健身的河豚鱼搬上中国人的餐桌是他梦寐以求的夙愿,如今终于变成了现实,他说这不仅仅是解放了一个新的食源,也是把“敢为天下先”的勇敢溶入了中国人的性格。
刘烈创办的种养示范场每年可以产河豚鱼十多万尾,产虾二、三十吨,今年他们开始试养600亩海蛰又获得成功,许多人慕名前来取经,每当这时刘烈总是非常兴奋,毫无保留地传授养殖、运输、加工方面的技术,刘烈认为河豚鱼养殖是海水养殖业的亮点,可以出口创汇,还可以带动养虾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他希望这一产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一产业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养殖河豚鱼近十年了,在经过无数磕磕碰碰、跌跌打打之后,刘烈对生活对事业都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 ,在一首诗中他这样写到:“水产鱼鳖虾蟹,土生谷豆稻禾,一身泥土一脸褶,褶里充满欢乐。脸也跑的黝黑,腰亦转得将驼,舍我一身报家国,生命从此不惑。”
的确,刘烈已经找到了自己事业的支点,发现了生命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