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法治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上海黑救护车冲击救护业 随车医生不会输液(图)

 

CCTV.com  2009年02月10日 15:1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新闻网  

漫画/刘音

  近一段时期,上海不少市民向卫生部门投诉,部分医疗机构附近出现了“山寨版120”:有私车车主将车辆经过简单改装,通过向病房发送小广告的做法招徕病人搭乘,主要吸引需要前往外地的患者。

  指着十几张冠以“120”名头的联络名片,上海市医疗救护中心跨省救护科科长沈季民无奈地说:“黑救护车几乎可以乱真———白色面包车的车身上印有红色120字样,蓝色救护灯不停闪烁,担架、输液架等车内配置也在更新。一些医院的工勤人员还充当"线人",听到家属打120要车便通风报信,让黑救护车抢先到达,使家属信以为真。

  ”

  那么,如何杜绝“黑救护车”在上海的滋生和蔓延呢?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采访。

  “随车医生”不会输液

  “山寨版120”危害患者救护

  “现在想起来真害怕,万一途中出现什么意外,他们哪里有能力应付?”说起乘坐“黑救护车”的经历,在上海打工的浙江人叶先生有些后怕。

  去年11月,叶先生的母亲来上海动手术,出院时,考虑到母亲身体虚弱,为防途中出现意外,叶先生决定用救护车把母亲送回老家新昌。在病房一名男子发给他一张小广告,称与120有合作,可以提供护送服务。叶先生与男子讲好价格后,让对方用担架将母亲接出医院,送上了一辆外观与120相似的急救车。途中,叶先生母亲感到身体不适,要求输液。奇怪的是,那名“随车医生”折腾了半天也没有处理好。

  最近,媒体报道有“黑救护车”出没医院,叶先生向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反映之后才知道,那天护送他们回家的原来是一辆“黑车”。

  一位从事急救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上海的救护车上全都配备了除颤器、12导联心电图机、胸外按压泵、麻醉喉镜等原本在二级医院急诊室备用的急救设施。除快捷运送病人外,还可以当场实施救治,为医院接诊赢得宝贵时间。而“黑救护车”根本没有能力配备这些急救设备,无法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救治,反而会延误病人的最佳救护时间。

  质次价高欠保障

  “黑救护车”冲击救护行业

  这是一张“山寨版120”名片:专车接送康复、危重等病人转院、出院,送往全国各地,24小时服务。名片上还特别标明车内备有:豪华担架床、氧气、吸痰器、呼吸器、输液架,并且可以根据病人的需要,派医护人员出诊。

  记者拨打了名片上的联系电话,接听电话的是一名女子,她详细询问了病情,随后开出了价码:“8.5元每公里,吸痰器等设备费另外收取,如需医生陪护要再加钱。”并称,没有起步费,单程收费,十分合算。然而,当记者告诉她:“120救护车出省接送病人的收费标准仅为6.5元每公里,也是单程收费、无起步费”时,她突然变得谨慎起来,不耐烦地说:“我们都是这个价。”随即挂断电话,再拨打时其已关机。

  近几年,从周边省份来上海就诊的病人逐年增加,跨省市转送救护病人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2002年6月,上海市医疗救护中心专门成立了“跨省救护科”。没想到,从2004年开始,出车次数年均递增24%以上,4辆当班车几乎天天满负荷运转,去年出车多达1419次,增幅远远高于上海市院前急救15%的年递增率。由于跨省市转送救护运能不足,“黑救护车”便迅速现身。

  据了解,假冒120的“黑救护车”,大都挂着河南、江苏牌照,一般为当地民营医院所有,转手由私人承包经营。逃税、乱开价是他们的生财之道。还有的将商务车改成“救护车”,司机自称配备了担架床、氧气、呼吸器等救护设备,打着低价的幌子,公然与120救护车抢生意。

  上海金马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宁书表示,私人打着救护车名义载客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这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极不负责。私人车辆一旦发生事故,患者很难得到理赔,建议大家不要使用。

  同“黑救护车”

  “斗法”只靠医院一家堵没有用

  说起同“黑救护车”司机的“斗法”,黄浦区一家医院的医务人员最大的感受就是:只依靠医院一家堵是没用的,职能部门必须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进行打击。该医务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黑车”司机冒称病人家属混入病房,散发广告。“即使当场抓住他们,也只能赶走了事,无法进行处罚。”后来,医院开始没收“黑车广告”,却发现这些小名片发得更频繁了。医院现在重拳出击,更换了保安公司,给保安的首要任务就是严防“黑车广告”流入病房。

  上海市卫生局的宋国梵表示,因为卫生部门对于“黑救护车”运营没有执法权,无法采取取缔等强硬措施,只能要求医院加强宣传,提醒病人和家属自觉抵制这些“黑车”。

  “用私车接送病人并收费从事经营活动,属于非法营运,社会危害性极大。”上海市城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认为:由于“黑车”司机大都比较谨慎,也给查处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铲除”抑或“招安”

  关键在于满足患者需求

  那么,如何才能让“黑救护车”绝迹?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对于开展专项整治“黑救护车”行动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满足患者需求。有关方面还须加大资金投入,调整和进一步扩容医疗急救资源,加大对跨省救护的投入,增加人员、车辆、装备的配置,缩短派车时间,提升跨省救护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满足病人及其家属对于长途客运的需求。同时应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让大多数病人及其家属能够承受。

  还有一些医务人员建议,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有效增加正规救护车数量,应允许成立营运此类长途业务的正规公司,并通过制定相关标准,使得原本处于地下运营的“黑救护车”接受监督。

  据透露,目前上海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方案,有意借助社会力量成立跨省市营运公司,并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运作。(记者 刘建)

责编:王鑫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