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执法人员在展示收缴的假记者证 |
从8月初开始到11月9日,4个月时间,山西吕梁市新闻出版局一共查获了80余名假记者。其中44人已移送司法机关。
2006年7月,在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吕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吕梁市作为全省打击假报、假刊、假记者的试点市,开始了一场新闻打假风暴。
“这几年吕梁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以前很少见的假记者闻风而至,且日益猖獗,导致一些投资者到来之后饱受敲诈之苦。”吕梁出版局副局长杨志明说出了吕梁这次主动成为打假试点市的原因。
“打假以前只是听说假记者如何猖獗,如何敲诈之后一夜暴富,查了之后,才发现假记者确实多。”11月23日,杨志明在接受采访时感叹。
煤经济兴起 假记者蜂拥而至
几年前,头顶国字号贫困帽子的吕梁市,虽然煤、焦、铁、铝、镁等矿产资源丰富,但一直在地底沉寂,假记者也极为少见。
近几年,随着煤经济的牵动,吕梁的经济以全省最快的速度发展。
资源得到开发,企业拔地而起,运输业车水马龙,清闲的管理部门一下子忙碌起来。经济发展了,吸引来的不仅仅是赶集一样的投资者,更多的是关注吕梁崛起和发展的目光,假记者也随着吕梁经济的发展,从原先经济发达的临汾等地开始向吕梁涌动。
企业、路政、超限、煤检、煤矿被敲诈钱财的事情不断传来,伴随而来的还有另一种说法:一些当地无业人员摇身一变成了记者,持着各种媒体证件加入了采访的行列,频繁活跃在这些场所。
吕梁出版局副局长杨志明说:“随着假记者的增多,各种传言也越来越多。”
“由于新闻三假近一两年的活动日益猖獗,防火、防盗、防记者竟成了不少单位的口头禅。”在吕梁市新闻打假组委会办公室,吕梁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志明笑着说,“一些投资者来了之后,饱受敲诈之苦,由于在先期各种手续不完善,被一些假记者抓住小辫不放,一批接一批地敲诈勒索,最终导致投资环境受损,一些投资商撤离吕梁。而这也成为市里主要领导比较头疼的问题。”
今年6月,吕梁市有关领导把电话打到了吕梁市新闻出版局,领导的意见与杨志明不谋而合,应该组织一场新闻打假了,其中包括假报、假刊、假记者。
6月底,吕梁市新闻出版局和省扫黄打非办在交换意见时,马爱民主任也表达了初步意见:“从吕梁开始试点,打一打看行不行。”
作为试点,吕梁新闻出版局开打假记者行动形成了多方合谋。
执法及违法单位 饱受敲诈
有了打假的最初想法后,7月初,吕梁市新闻出版局兵分数路,深入到该市具有典型代表的县市进行调查摸底。
“对所有受访者,我们首先声明不做任何记录。”杨志明说,为了打消受访者的顾虑,这句话成了他们的开场白。在这样的方式下,杨志明一行走访了部分县市的路政、公安、环保、城建、交通等执法部门及一些县、乡领导甚至包括黑矿主。
每到一地,他们把政府部门的部分科局负责人、乡镇长叫到一起,就“接待过多少、调查过什么情况、采用什么方式方法”等一一进行了解。新闻三假比较统一的做法是“进行调查后写出调查文章,直接将要刊登的内容送到被调查对象手中问怎么处理,然后要求订报、作广告或直接给钱。”
某县一乡镇领导向杨志明大诉其苦。2005年,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他们乡土焦遍地开花,因此在2005年一年的时间里,他接待了70批记者,大到证件装备齐全的国家级媒体,小到小打小闹的假记者,接待了之后,给钱也不等,有的要花几千元才走,有的给加点油就行。
杨志明了解到,假记者大多是当地无业人员。“假记者欺负的我们实在吃不住了。”一位副县长感慨,“上午还看见他在县城摆小摊、干谋生的营生,下午,有个突发事就发现这个人拿一证件在采访。”在某县,像这样的记者,仅县城就有50个左右。
“明知是假记者你也没办法。”摸底中超限点人员对杨志明大吐苦水,“他们经常来要车,你还得给面子,不然真能曝了你的光。”对假记者有苦说不出的,不仅是这些在基层的执法人员,还有部分领导。
杨志明说:“一位副县长在摸底中说让假记者弄苦了,我说那你不找我把他抓起来。他说,没办法,咱有把柄抓在人家手里。”
而一些煤矿主就更加无奈。某县的一名黑矿主坦言,他一年共接待了20余批假记者,花费10多万元,但具体情况细节,却不愿对杨志明说明。
根据摸底,杨志明确定路政、公安、环保、城建、交通、乡镇及违法煤矿是假记者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
重点守候超限点 抓住首条大鱼
确定了超限点等地为假记者活动的主要场所后,杨志明等人开始主动出击。7月底,他将第一个点设在了某县一个超限点。当时,公安机关还没有介入,超限点的工作人员也没有配合意识,杨志明他们只能先自己蹲点抓现行,让大家看看效果。
“8月2日我们查处了第一个案件。”杨志明介绍说。当时蹲点的人员发现一名持有《市场?望》杂志新闻采访证的男子,在离石区交口治超点强行索要被扣超限车辆,新闻采访证上所注的姓名为韩东辉,在索要被扣超限车辆未果后,开始用随身携带的摄像机拍摄,并挑拨治超人员与车主的关系。将此人带回出版局一核实,根本就没有这个刊物。在公安人员的配合下,杨志明跑遍了韩东辉录像带中记录的所有地方,进行了详细的取证工作。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韩东辉在两个煤矿共敲诈现金9000余元。
这次行动的成功,给了杨志明打假极大的鼓舞。 “关键是还让我们掌握了假记者的一些运作规律。”杨志明说,在韩东辉身上搜出的合同证实,他与这个假刊物签有合同,只要一年上交5万左右,其余均为自己所有,并被任命为吕梁负责人,并可以发展成员。
100天查获 80余名假记者
8月6日,吕梁市成立了由15个部门组成的专项领导组,于9月4日发出了3000多份打假通告。
“最先是动员,明确任务的分配,由文化新闻出版牵头,纠风办监督,公安办案,交警、超限等单位负责举报,并对每家单位下了任务指标。”杨志明介绍。
随后,吕梁各县市纷纷掀起打击假记者行动,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共查获80余名假记者,其中44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进一步审查,最先被抓的韩东辉已经被正式起诉。
在11月9日最新公布查处的一起案件中,吕梁公路分局温家庄超限检测点接到一名自称是《山西画报》的记者杜海鹰发来的短信,声称要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对该超限检测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短信中还提到,如果超限点交纳3万到4万元所谓的版面费,就可以撤销报道,不予曝光。并要求单位负责人当天下午务必将现金送到吕梁宾馆。超限点工作人员随即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吕梁市有关部门立即成立了调查组,对此事展开调查。下午5时许,拿到1.5万元仍抱怨数额太少的两名男子,正准备从宾馆离开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控制。据初步审理查实,两名假记者为杜海鹰、薛艳军,均为朔州市朔城区无业人员,二人所持的《山西画报》采访证和《中国法制新闻》记者证均系伪造证件。其行为已涉嫌犯罪,公安机关已对其进行刑事拘留。
“成效很大,最近假记者已经基本绝迹。”杨志明高兴地说,“现在吕梁的假记者不是被抓了,就是跑到外地去活动了。”
“更愿意花钱了事” 助长假记者日盛
打假以来,杨志明也有遗憾的地方,那就是打假行动以来,一年送给假记者大量金钱的矿主们,一个举报的也没有。
“他们更愿意用花钱的方式来了事,而不愿意对假记者进行举报。”杨志明说,“其实在调查中,我们就知道那些煤矿、黑口子、土焦等行业,由于自身存在方方面面的不足,对于假记者只能受其敲诈而不能举证。”
通过打假,杨志明认为,首先近几年假记者的出现是伴随着吕梁煤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吕梁市目前正在经历一个经济巨变的时期,经济总量发展相当迅速,在这种状况下,潜在的隐性问题快速浮出了水面,形成了可乘之机。杨志明认为,一些被敲诈单位由于自身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往往不愿意举报假记者,成为假记者日益猖獗的原因。
其次,受敲诈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助长了假记者的气焰。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假记者受贿,单位行贿,问题一样大,而且举报后,往往还要暴露自己本身的一些问题,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心理下,不说本身就违法的煤矿主,就连城建和交通等有关单位,更愿意采取花钱消灾的方式,以求息事宁人。
这最终导致了一些无业人员想方设法进入这支敲诈大军,利用各种方法,办假证或利用有关单位管理的漏洞,取得不合法的记者证,从事新闻敲诈。
杨志明说,这次打假成功后,引起了上级单位的重视。不久省局及国家局将在吕梁开一次座谈会,交流打假经验。
“希望通过这次行动能够净化吕梁的新闻工作环境。”杨志明表示,“吕梁欢迎正常的宣传报道及舆论监督,以改进政府工作作风,让群众言路畅通,维护记者的良好形象和新闻的公信力。但我们绝不能允许这些假记者以舆论监督为由,行敲诈勒索之实,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责编: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