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反特”为题材的电影最受观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往往有女特务。
这种女特务虽然是“反面人物”,虽然导演和演员极力要表现出她们心灵的凶残和肮脏,但广大观众仍然深深地被她们所吸引。当年的观众中,至今还有一些人对这类女特务记忆犹新。
“红色文艺”大行其道的时代,正是“红色价值”主宰整个社会生活的时代。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普遍男性化,在发型、服饰上,将“女性味”减少到最小限度,在言行举止上也最大限度地与男性认同。女性身上的任何一点“女性味”,都被视作是“小资产阶级情调”,都被看成是“思想意识”有问题的表现;都意味着政治上的不可靠、不过硬;都会招致领导的批评、群众的非议;一旦来了政治运动,还会成为批斗的对象;在文艺作品里,“正面”的女性形象也没有丝毫“女性味”。电影中出现的女特务就成了“女性味”最合法的载体。
既然“女性味”意味着腐朽、堕落甚至邪恶,那当然就要在女特务身上充分体现。同时,女特务要以色相引诱“我方”人员,就要有浓郁的“女性味”不可,仿佛人世间所有的“女性味”都集中到女特务身上。这样一来,女特务就成了关于女性知识的启蒙老师。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从女特务的头上,懂得了什么叫“烫发”;从女特务的唇上,懂得了什么叫“口红”;从女特务的眉上,懂得了什么叫“画眉”;从女特务的脸上,懂得了什么叫“涂脂抹粉”;从女特务的衣着上,懂得了什么叫“旗袍”、什么叫“胸针”、什么叫“高跟鞋”……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