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继续转寒的背景下,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的“温度”也大幅回落。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PPI同比涨幅仅为2%,较10月份大幅下滑了4.6个百分点;而11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也是年内首次低于生活资料价格涨幅。
对比历史数据不难发现,11月份的PPI增幅已接近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仅次于2006年4月的1.9%。
海关数据显示:11月份当月中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2%,为1149.87亿美元;当月进口748.9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7.9%。
这是自2001年6月以来中国出口首次较上年同期下降。当时的数据显示,中国2001年6月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6%。
不过,由于进口跌幅大过出口,使得11月份的贸易顺差仍然达到400.9亿美元,创下新高。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也认为,11月的进出口数据下降得太猛了。在她看来,顺差仍能保持400亿美元,说明进口下降的幅度远远大于出口下降的幅度。
PPI连降三月创近31个月新低
数据??
主要价格指数近期可能转负
“连续三个月下降,而且创出了近31个月以来新低。”世华财讯分析师陈洪亮说,今年8月份,PPI增幅还保持在10.1%的高位,而仅仅过去3个月,PPI就如此跳水,“虽然我们也对11月份PPI涨幅破3有所预期,但是2.0%的增幅突破了我们预期的下限”。
与之相关的是,上周,中金公司曾预测11月PPI的同比增幅可能大幅下降至2.3%-3.3%之间;兴业银行则发布报告判断“11月PPI环比可能与10月基本持平,同比大幅回落至3.0%-3.5%”。
对于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快速拉低的原因,陈洪亮分析认为,“原油、化工以及有色金属类产品的出厂价格快速下滑,促使PPI大幅回落。”知名经济学者沈明高昨日也指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回调,是引领11月份PPI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际原油价格已经从去年11月的每桶84.70美元,跌至今年11月的54.40美元。”比沈明高引述的这个数据更令人瞠目的是,本周二,美国原油期货继续收低,而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1月原油期货收低1.64美元,仅报42.07美元。
从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看,今年11月份,国内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下降了14.7%,增幅较10月下降26个百分点。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滑幅度也很明显,化工产品与有色金属11月的出厂价格均为负增长,较10月下降10-20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的出厂价格虽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同比上涨3.3%,但比上月增幅下跌了12个百分点。
“11月份PPI超预期回落,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影响较此前预计的更为严重。”与陈洪亮的这个观点接近,沈明高也认为,近期主要价格指数呈现负增长的可能性极大。
形势??
工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早在几个月前,PPI数据的下降意味着企业成本的降低,但如今,PPI的快速下降则从另一侧面反证了企业生产下滑、需求不足的严重程度。”对于来自市场层面的此类观察,受访专家们坦陈:不乐观的PPI数据,不仅凸显出国内当前工业生产局面的严峻性;同时也对经济形势恶化提出了新的警示。
同PPI一样能折射工业领域生产状况的是PMI指数。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国内制造业PMI指数仅为38.8,创该指数创建以来的最低点,其中新出口加工订单指数下滑幅度居首位。该项数据表明国内制造业的活力陷入低谷。
“在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中,原料工业增幅为0.4%,这主要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以及深加工成品需求放缓,造成原料加工业供需两端受挤压。不过,并非所有PPI指数中的工业品出厂价格都在走低。”
根据中钢协公布的数据,纳入统计的7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10月总亏损58.35亿元。这是中国钢铁业连续6年来首次出现月度亏损。“随着国家十项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钢铁业可能直接收益。”但业界专家同时指出,这种回暖的信号能持续多久,还需要看政府对它的调控政策———除取消出口关税外,更为关键的是扩大消费举措中,会否进一步放松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
对策??
货币政策重点防通缩
PPI快速滑落,可能推动非食品类CPI的进一步下跌,从而带动整体CPI继续下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安排,直接反映物价水平的CPI数据将于今天公布。不难注意到,目前,市场层面已对11月份CPI增幅继续下降形成共识。
“从当前来看,PPI和CPI升幅连续双降,反映出物价将回落,而物价回落也将为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打开空间。”申万证券研究所在其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判断:200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将会“有更大的作为”。
与之相关的是,昨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便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强调称,当前通货膨胀压力明显缓解,货币政策在近期要防止通货紧缩。
“由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较此前预计的更为严重,信用紧缩造成一些经济体通货紧缩的风险已明显增加。”专家判断,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的形势下,企业生产、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在近期内都将会有不同程度的收缩。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内部的统计数据,11月,全国社会用电量2575.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49%。”沈明高分析说,从社会用电量等先行指标在11月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来看,工业企业面临的需求下降的幅度,抵消了成本下降带来的好处,更多的企业选择闲置产能而不是增加产出。“这也表明,刺激经济的政策对提振企业信心方面的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
预测??
后续经济指标可能持续恶化
“随着PPI的公布,后续各项指标将有持续恶化的可能。”陈洪亮分析认为,随着同比基数的上升,未来价格指数呈现负增长的可能性极大,偏悲观的消息面将进一步影响市场人士的信心。
他进而指出,由于当前上游原料价格下滑对供给影响较大,而需求端的萎缩对工业品价格的影响将持续显现。在市场前景不明的形势下,企业选择减产也属必然。
“价格下跌,以及相关因素、指标叠加,对我国这样的全球制造业大国尤其不利,进而加大以扩大内需为首的保增长目标实现的难度。”
与陈洪亮的看法一样,沈明高也认为,眼下,各级政府部门既要利用保增长的信号强化市场的信心,同时也要利用不确定性的预期引导其实体经济生产和投资安排。他说,PPI继续回落虽然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能否刺激企业扩大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需求能否得到提振,以及刺激经济政策能否在短期内见效。(记者郑春峰)
进出口同现负增长
数据??
下降幅度超乎预期
昨日,一些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进出口的下降幅度超乎预期。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口增速减缓,随之而来的是进口原料已经半成品进口的减少。而且还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因素在拉低进口。”
而对于出口来说,专家们分析认为,出口出现负增长,除了量的下降外,更明显的影响应该是价格。西南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王剑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产品出口一向议价能力较差,在金融危机中更是处于劣势。
东方证券高级分析师冯玉明认为,上调出口退税的新政将从12月开始执行,企业会否为了多要退税而压缩11月的出口,也可能是影响11月出口数据下降的原因。
趋势??
出口寒冬是长期趋势
出口增速呈现负增长其实早有端倪。12月1日,国家物流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国内制造业PMI指数仅为38.8,创该指数创建以来的最低点,其中新出口加工订单指数下滑幅度居首位,表明国内制造业的活力陷入低谷。
对于中国进出口未来可能的走势,摩根斯坦利中国策略师娄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周期性的寒冬正在变成一个漫长的寒冬。“中国绝对竞争力可能没有下降,但是相对竞争力却下降了。外贸出口商面临的是一个长的衰退期。”
数据显示:美国三季度的消费已经出现环比3.7%的负增长,低于市场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1月24日发布的预测称,美国、欧元区、日本可能出现0.7%、0.5%、0.2%的负增长。而2007年,这三大市场合计占据我国出口总额的63%(考虑香港转口因素)。
摩根大通中国市场部主管李晶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出口增长在近期内的变化难以预测,中国出口业只有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提下才会趋稳。
令人担忧的是,如果进出口出现持续大幅下滑,是否就意味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对此问题,王剑辉的回答是,如果持续下滑则显示出中国经济放缓程度可能要高于预期。
对策??
保出口仍需加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日在北京闭幕,业内人士预计,刺激出口的政策将会陆续出台。“考虑到从8月份以来政府连续出台鼓励出口的政策,政策效果也需要看一看,后续可能会继续加大鼓励出口的退税政策支持力度。”祁京梅表示。
申银万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示,国家可能会进一步出台刺激出口的政策,除了进一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附加值较高的出口产品出口退税率和加大对出口企业融资方面的支持外,更有可能在汇率方面做文章。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靠人民币贬值来推动出口不大可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表示,目前的出口困难是市场萎缩造成的,中国不会依靠贬值来推动出口。
冯玉明也表示,“政府促进出口的政策已经不多,通过调整汇率来保出口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汇率涉及的方面太多。”(记者吕天玲)
责编:汪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