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一位父亲要儿子立下“跨入班级前十名”的“军令状”,结果导致儿子离家出走后休学。下周,申城中小学又一个新学年就要正式开始了,各大心理咨询中心的热线电话又忙碌起来,主题大多围绕着孩子的开学恐惧情绪,但是一些心理咨询师发现,打电话来的不少家长似乎比孩子更加焦虑。这一情况在中学毕业班和准毕业班学生家长中尤其突出。专家指出,家长需要把自己的焦虑控制好了再管理孩子,多给他们鼓励。
故事:“军令状”逼得孩子出走
初二的洋洋(化名)已经休学在家一年了,休学的主要原因是他患上了学校恐惧症。
去年暑假,洋洋妈反复催促儿子多利用暑假学习,当时洋洋的父亲手术后在家休养,对妻子的唠叨颇感烦躁,就要求即将升入准毕业班的儿子立下“军令状”———学年结束达到“全班前十”,为高中考“四大名校”作准备。成绩处于中下游的洋洋既反感妈妈的罗嗦,又觉得爸爸的目标不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当他对父亲说做不到时,平时忙于生意疏于教导的父亲对他又打又骂,身高已经1.60的洋洋受不了就和父亲对打起来。严重的家庭战争之后,洋洋更是对初二的学校生活心生厌恶,开始寻找各种理由拒绝报到。终于在8月底的一个下午离家出走。
焦急万分的母亲在网吧找到儿子后,一再满足他的各种要求:买手机、名牌运动鞋;开假医学证明,要求休学;然后一会儿要转学,一会儿要自学;最后,洋洋结交了一些社会小混混,再也不想读书了,要求父母给他钱创业。
家长心情:怎能不抓紧?
家长看重中高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部分家长忽视孩子的实际水平,提出过高期望,形成落差后,反而引发焦虑恐慌心理,这样,不仅自己烦躁,这种情绪还会传染给孩子,有弊无利。
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治疗师王晓霆告诉记者,一些家长面对中高考的心情就像奥运会倒计时。一位儿子念高二的妈妈说:“现在这个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你只要贪玩,就有人走到了你前面,怎么能不抓紧时间呢?但是小孩子意识不到这一点,只有靠家长盯了。”
王晓霆说,部分家长的焦虑反应就是不断给孩子加压:制定学习和补课计划、缩减户外运动和旅游时间、和孩子往来的同学也只欢迎成绩好的……也有一些家长自己在单位里感到压力就忍不住转嫁到孩子身上。
一位家长在网上说,放暑假看到孩子有了“翻身农奴得解放”的心情和状态,自己就莫明其妙地急起来,孩子开学就高三了,“离开学越近我就越急”,不仅失眠,而且整日眉头紧锁。
少年人应对:“不合作运动”
“烦死了”“罗嗦”是大部分毕业班和准毕业班学生对家长的评价。记者和几个中学生聊天后得知,一些学生因为嫌家长唠叨就少跟父母讲话,有的甚至一天说不上3句完整的话,父母对他们讲话他们就以“嗯”“哦”等语气词敷衍了事。实在逼得急了,少年人的冲动情绪也显示出来,脾气往往也不小。
“他们不用说我也知道高考有多重要,学校里的竞争已经够激烈了,回到家还要烦,任何一件事翻来覆去唠叨,人不是被逼疯就是要被逼傻的。”一个高中生如此表达自己对父母的不满。他和同学们大多采取不合作运动来面对父母的压力,在横眉冷对之间,两代人的情感渐渐疏远。
专家:减压要从减“心压”开始
十年寒窗加上眼下教育投资的高成本,使许多家长把家庭的未来和中高考紧密联系,焦虑情绪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而是从孩子进小学甚至学前就开始了,毕业班新学期开始的当口就更容易表现出来,这也是很多孩子不堪重负,做出一些出格事件的原因。
王晓霆表示,洋洋父母在孩子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没有给他鼓励,反而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导致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洋洋不同,更多的毕业班和准毕业班学生面对家长强大的压力,选择的是忍受。可是将很多的压力压抑着,一旦爆发就很可怕,很可能演变成毁灭整个家庭的大事件。所以,减压要从“减心压”开始。
家长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如果他们情绪不稳定,那怎么来要求孩子静心学习?所以开学之初,毕业班学生的家长最需要接受适应性的调整了,这要看学校校长是否认识到重要性。
华师大心理学博士张磊说,家长都希望自己子女表现出色,他们也没有学习过如何做一名合格家长。家长都在以自己认为的最好方式在爱自己的孩子。可能有时这不是最合适的也不是孩子喜欢的方式。家长不妨扪心自问,孩子的人生到底是谁的人生?如果孩子真的选择一个家长不愿意看到的人生,家长是否还爱自己的孩子?
对孩子的逼迫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张磊表示,家长需要把自己的焦虑控制好了再管理孩子,一些家长常常把这种对话看成沟通,实际上可能只是单方面的教训。在教训和唠叨的时候,家长如果发现自己不能很好处理自己的情绪,那就该停止与孩子的对话。孩子如果激烈反抗,或者拒绝对话,那都是不满的信号,做家长的更要平心静气地反省。(肖波)
责编:李兴存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