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调查发现网吧有三特点 三大群体沉迷于网络游戏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6日 20:02 来源:新民晚报
专题: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

  

     资料图:3月14日,据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14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国现有依法设立的网吧11万余家,2007年全国网吧总量不再增加;同时,要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沉迷的一代”,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对于这个群体的特定称呼——他们大多是20岁上下的青少年,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陷入网络游戏、视频聊天无法自拔。

    做这项调查的起因,缘于记者不久前得知一位大学生在某网吧猝死。那是一位21岁的网络游戏玩家,午夜时分,打了个瞌睡,却再也没醒过来。沉迷得如此“彻底”,让我们感到了沉重。

    昨天开始,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联合发文要求“防沉迷系统”在全国所有网络游戏中“上马”,但这一措施,能否真正有效,还有疑问。

    一个星期以来,记者走访了许多网吧、网吧老板、家长、社工、心理学家、中学生、大学生和打工仔。

    三大群体

    案例一 中学生

    上周五下午,放学后。上海市静安区某网吧内来了不少中学生。记者的身边,就坐着两位附近某重点中学的初三学生,他们正沉浸在“魔兽”世界中。“我们一般很少来网吧,上学时很少玩的。”一位学生说道,今天放学早,所以来玩一会儿。

    这两个中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还算有自制力,也没有“网瘾”,“练不练级无所谓,到顶就是60级,主要是组队一起做任务,享受打到高级装备时候的快乐。”但是,说起班里另外一位同学,两人相视一笑,“他家里条件好,反正无所谓,天天玩,很入迷的。”据两位中学生说,每个班几乎都有一两个整天沉浸于网络游戏的同学。

    案例二 大学生

    大学周围,网吧最密集,而这里又以来自外地的大学生居多。一位大学生说:“网吧里的电脑速度快、配置好,比寝室里好,另外,一群人可以在网吧联机打游戏。”

    并不是所有人都把网络游戏仅仅当成消遣和娱乐,也有一些大学生沉浸其中,染上了“网瘾”。某名牌大学的学生小王就经常去其中一家网吧,那里大多数是小王的校友。一开始,小王是偶尔玩玩,到了大三,他完全沉迷了进去,逃课、通宵,直到成绩单上第一次出现了“F”(不及格)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保送研究生这下是没指望了。”小王的父母经常到网吧来找他,这让他觉得没有面子,家里还从经济上控制他,并要求他每天回家“报到”,不准住校。

    案例三 打工仔

    网吧里,随处可见打工仔的身影,玩游戏、看电影、聊天交友……平均1000元的月收入,两元一小时的收费,10元就可以通宵上网,对打工仔来说,实在价廉物美的娱乐。

    30岁的老刘是清洁工,趁着午休时间,他竟坐在网吧一角睡起觉来。在那里,还有几位和他一样的人,“没地方去啊,这里环境还可以,就过来休息休息。”而网管们对此似乎已经司空见惯,老刘说:“晚上就来看一部电影,然后回去睡觉。”

    记者遇到小邓和小叶时,这两个矮矮瘦瘦的安徽小伙子,正沉浸在游戏的厮杀中。刚满19岁的他们,接触网络一年多的工夫,却已经成了级数很高的“高手”。自从接触了网络游戏后,他们几乎每天都来这个网吧,“收费的游戏玩不起,所以就专挑免费的,上次一个游戏的账号被盗了,就换了现在这个游戏。”谈起游戏里的练级,2个小伙子似乎底气足了不少,并直接把自己定义为了“沉迷”一族。

    来自江苏的小张,在上海待了5年,网龄超过3年,算是老“网虫”了。“那会儿车间‘老师傅’经常谈网络,我觉得很有意思,下班后跟着老师傅们去了工厂旁边的网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了。基本上天天去,在QQ上和新认识的网友聊上四五个钟头,总觉得有说不完的话题。”当新鲜感慢慢褪去时,小张也变得理性起来,“现在自己有了电脑,在上海的宿舍也通了宽带,虽然习惯性地打开电脑,挂上各种聊天工具,但早已经不那么‘沉迷’了。”

    三个特点

    玩家多是年轻人

    放眼望去,网吧里都是稚嫩的面孔。青少年学生是主要人群,而那些没有工作的社会人员,大多也是刚从职校、中专毕业,网吧的吴老板说,偶尔才会有30多岁的人来上网,他们都会觉得很奇怪。

    网吧里男孩占据了绝大部分。每天晚上,网吧内通常都有60%的通宵客。女孩子大多是看电影、聊天、玩休闲类游戏,因此,女孩并不容易沉迷在网络游戏中。

    兴趣决定沉迷程度

    小张曾经也是网络游戏的发烧友,每天都要玩五六个小时。不过,当他把游戏“打通关”后,就对游戏没有了兴趣。华师大的心理专家陈默女士也发现,那些有网瘾的孩子,往往在把游戏玩到顶级后才发现,“其实一点意思都没有。”

    而那些沉迷其中的孩子,往往还在“半山腰”,为游戏所着迷,但是,现在的某些游戏设计,一环套一环,似乎玩不到尽头,也让孩子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地点锁定玩家人群

    据记者调查,大学附近的网吧大多被学生占领,城乡结合部的网吧中,打工仔居多。其他地区的网吧成分复杂,附近写字楼的白领、三校生、打工仔、社会闲散人员都有。

    一位家长很奇怪,“为什么我去‘抓’了很多次,孩子总在那一家网吧?”这是由于一方面网吧大多办理会员卡,而在会员卡预充值后,上网费可以便宜一半左右,这对缺乏经济能力的青少年来说很有吸引力;另一方面,网络游戏对于电脑的配置要求较高,沉迷其中的玩家习惯之后,不大愿意改变环境。

    相关看法

    网吧老板吴先生:我这里有150台机器,每晚通宵使用的大概有60%。现在网吧很多,竞争激烈,生意难做。什么副本、法术、收点……那些人的“黑话”,我都听不懂。我自己也从来不玩网络游戏,几个网管,也只是学习后教教顾客,他们自己也不喜欢玩。

    家长杨先生:在我看来,沉迷于网吧的年轻人,要么性格内向沉闷,要么就是调皮捣蛋鬼,而那些性格沉闷的人容易上瘾,反倒是调皮捣蛋的人,他们只是去网吧消遣。

    家长刘先生:孩子沉迷于网络,使家长忧心如焚,承受着巨大压力。我们希望有社会上的第三方力量,帮助孩子摆脱网瘾,不管怎么样,家庭和睦是最重要的。

    社工钱先生:某种意义上,网吧成为了一些青少年的“避风港”,学习、生活和就业的种种压力,找不到发泄口,虚拟的网络世界就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我们一直说要给青少年创造活动空间,可是你看看,篮球场、足球场越来越少,或者收费越来越贵。一方面,我们要预防孩子沉迷网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反思,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心理专家陈女士:孩子沉迷网络,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而根源就在于家庭教育。孩子怎么可能不玩游戏,生活在这个时代,不仅要玩,而且要玩好,他们本身并没有错。倒是家长应该反思一下,不要觉得游戏就是“魔鬼”。

    游戏玩家张先生:通常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的人,往往喜欢网络游戏,因为虚拟社会里能让他找到成就感。我最疯狂的时候,每天要打到天亮。但后来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比网络游戏里的帮会、装备要重要得多,比如父母、家人、爱人、事业。要让我玩游戏,而不是游戏玩我。(金恒)

责编:毛婷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