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CTV.com消息(今日关注):1人死亡20人受伤,冷面杀手血洗加拿大校园,手段残忍如电脑的杀人游戏,本该安全纯净的学校为何成为血腥之所,触目惊心的暴力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发人深省的问题?敬请收看《今日关注》。
1人死亡20人受伤,冷面杀手血洗加拿大校园。当地时间2006年9月13日中午12点41分,一个黑衣杀手闯入加拿大蒙特利尔道森学院,枪声、哭喊声、整个校园陷入恐慌和混乱之中,3分钟后警方赶到现场,持枪杀手在与警察的枪战中把枪口对准自己,“砰!砰!砰!” 校园枪击案的凶手自杀身亡。
演播室主持人 :
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今日关注》。刚才您看到的就是三天前发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道森学院的一次校园枪击案的画面,凶手再一次选择了学校里的学生作为自己的袭击对象,之所以说再一次,是因为近年来发生在校园里的类似事件不一而足,有的甚至就是本校学生所为。那么,校园为什么会屡屡成为凶手行凶的地方?青少年暴力犯罪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年龄却越来越小,而手段也越来越残忍?面对这些又该怎么办?
演播室我们邀请到两位嘉宾和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位是公安大学的教授王大伟先生,您好。
王大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教授):
您好。
主持人:
还有一位是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副会长李玫瑾女士,欢迎您的到来。
李玫瑾(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
您好。
主持人:
现在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大屏幕,这个人物就是这起枪击案的制造者基姆维尔·吉尔,有关他,在案发的第二天,当地的警方就公布了他的一些背景,我们来了解一下。
这就是警方公布的蒙特利尔校园枪击案嫌疑人基姆维尔·吉尔,25岁,居住在蒙特利尔郊区。警方同时还公布了他在一家网站上的博客,目前他的博客已经被关闭。
称自己为“死亡天使”的基姆维尔·吉尔,在他的博客里放了50多张照片,每张照片都身穿黑色外套、黑色靴子、留着“朋克头”、手持匕首或半自动步枪,眼神凶狠,颇具杀气。
基姆维尔给每张照片都写了标题,例如“愤怒和仇恨在胸中燃烧”、“让我的敌人粉身碎骨”等等。这张照片中所拍摄的墓碑是基姆维尔买给自己的,上面刻着他的墓志铭,“英年早逝,留下残缺的尸体。”
在博客中,基姆维尔反复表达着这样一个观点:他喜欢枪和武器,讨厌人类。另外,他最喜欢的电脑游戏是根据1999年美国科伦拜恩校园枪击案制作的“科伦拜恩超级大屠杀”。他的黑色外套,“朋克头”装扮,就是科伦拜恩枪击案中两名歹徒的翻版。7年前的科伦拜恩校园枪击案共造成13人死亡,两名歹徒作案后自杀身亡。
主持人:
我相信看到这样的场面,许多观众朋友马上就会先想,哎,又来了,似曾相识。因为跟1999年发生在美国的枪击案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二位作为专业人士,你们看到这个案子以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王大伟:
我觉得就是一个三步曲,首先是网络成瘾,然后是心理扭曲,最后就诱发了校园暴力。首先这个网络成瘾,整个来说他最爱玩儿的游戏就是“超级谋杀”,他就是在玩这个东西,而且有点走火如魔。你看他的心理扭曲,穿的衣服是黑的,据说他这个人有印第安血统,他穿的黑衣、黑的皮鞋,甚至说他用很多画,甚至给自己立了一个碑,说“英年早逝,肢体残缺”,那么最后又导致了校园暴力的发生。所以,整体看这是一个三步曲。
主持人:
李女士呢,你的第一印象?
李玫瑾:
这个案件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冷血杀手,而且非常残忍,但是,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懦夫,或者说他是一个内心非常脆弱的人。为什么呢?你看他选择的犯罪场所又是学校,针对的是一个最平和的、最手无寸铁的,甚至是一些弱势者,他要真是个强者,可以去选择军队,为什么不敢选择那样的场所,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这个人表面上他非常冷血,非常强悍,但实际上他内心有着一种脆弱,有着一种懦夫的表现。同时我也在想,这个学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学校是很容易受到犯罪侵害的。
主持人:
一起针对弱者的一场残酷无情的谋杀,遗憾的是这样的事情在加拿大不是第一次,在美国似乎是屡见不鲜了,有关的背景我们再来了解一下。
1997年10月10号,一名16岁的中学生在密西西比州被控向9名同学开枪,其中两人死亡;
1998年5月21号,一名15岁的少年在俄勒冈州的一所中学向师生开枪,两名学生丧命,20多人受伤;
2000年2月29号,底特律发生儿童持枪杀人事件,一名年仅7岁的男孩在课堂上当着老师和22名同学的面,将同班的一名6岁女孩打死。
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一个个残酷的现实,接二连三的校园枪击案让人在痛苦中警醒。这一题材也越来越受到电影导演的重视。摘得第56届戛纳金棕榈奖的《大象》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在美国导演加斯·范·桑特的这部影片中,许多细节都来源于美国历史上最血腥、最恶劣的校园惨案之一科伦拜恩枪击案,导演在平静的画面中开始反思一直困扰着美国人民的校园枪击案。
一所普通的美国高中,镜头前所有的学生如往常般学习,生活,聊天,吃饭,甚至吃醋,吵架。长镜头前导演没有告诉你事情是为什么发生的,甚至在结尾也没有告诉你事情是怎么结束的,只有杀手端着枪对着藏在冷库里的两个学生念着顺口溜,也许当他念完的时候,枪会对准其中的一个开火。
在诗意化的画面背后,导演是冷静的,他想表明的只是一种真实的再现。是什么会使两个高中生成了两个冷血杀手?影片中只交代两个细节,一个是他们喜欢玩杀人的电脑游戏;而另外一个则是他们喜欢看关于德国纳粹的宣传电影。
也许在电影中给校园枪击案找到一个理由是容易的,那么,谁又能为现实社会中愈演愈烈的校园枪击案负责?
主持人:
在这里至少有两个问题我想请问二位专家,一个就是为什么是枪击这种最为极端的杀人方式,难道仅仅是因为一些特定国家,比如说美国、加拿大这种枪支管理上的问题吗?
王大伟:
这是一个校园暴力,当然他使用的方式是枪击,但实际上还是一个校园暴力。校园暴力是青少年犯罪的一种,青少年犯罪是整个世界性的问题。那么校园暴力它是指的人对人的,还有一种校园暴力叫做汪达尔主义,就是人对物的,翻译成汉语就是打、砸、抢。青少年犯罪占整个案件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
主持人:
这是世界范围吗?
王大伟:
世界范围大概差不多这么多,但是它侵害的对象百分之七十、八十又是学生自己,当然也有不是学生侵害自己,像本案中,他不一定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但是他是一个年轻人,也是个青少年,他犯了这样的问题,去到学校里去随便地开枪,这个是我们说的校园暴力。你在看他的头是叫“朋克头”,他这个还典型。那时候我们在英国念书,真正典型的是两边都剃光了,就剩中间,像鸡冠子似的,然后上面再撒点红纸屑,拿胶粘上,当时的留学生见了他都是躲着走。一到了晚上,像在欧洲,酒店一关门,特别是在英国,满街都是孤魂野鬼,就是这些打、砸、枪、撒尿,砸玻璃,成为他整个社会上犯罪的主要形式,也是警察最头疼的事。
主持人:
但是,他用枪击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大面积的杀人,而且是无区别地杀人。
王大伟:
他的心理扭曲已经到了一定的级别。玩游戏机走火入魔,有的时候是人格障,有时候是引起自杀,有的时候是变态杀人。如果真是这两个有关系的话,他这种变态杀人已经是走火入魔,走到了极端。
主持人: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是校园?其实跟刚才您提到的也有关。
李玫瑾:
我认为这里头有两个问题,就是说这种案子,因为我是研究犯罪心理的,在犯罪心理谈到杀人类型当中,这种叫杀群案件,也就是一次杀多人。一次杀多人的案件首先有一个工具的问题,要想实现这个做法,必须有一个得手的工具,所以,我认为枪支问题仍然是发生这种校园枪击案件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国家在枪支管理上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这类案子就相对少一些。也就从这个案子更看出,对于枪支的管理非常重要。第二点,我认为这种案件的主犯,也就是犯罪人一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人往往都和社会相隔很远,有的,像这个主犯是上网成瘾,还有的主犯平时在生活中以人或者社会是相当隔绝的,甚至他对周围充满着敌视,就是说这种人有着一种人格上的障碍,所以这个案件发生以后,我就在想,我们为什么没有事先里发现这种征兆,预防这种悲剧的发生。
主持人:
本身他的隐蔽性也很强吗?
李玫瑾:
应该说,有人格障碍的人是能够发现的,比如说这个案件,他在博客网上已经发表了很多的言论,甚至照片,但是我就在想,可能是社会的一种冷漠,导致了对于这样明显征兆的,没有人去关注他,没有人去防范他,也就是说在网络上,我认为现在也需要一些适当的,包括警察,包括一些巡逻,如果我们发现了这样的一些征兆的话,应该去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主持人:
有关这种越演越烈的青少年犯罪,他的背后到底潜藏着什么?相关的话题,我们将继续为您一起讨论。
心理脆弱,极端偏执,品行怪异,是什么让本该灿烂的花季变得不堪一击?触目惊心的暴力背后又有着怎样发人深省的问题?《今日关注》继续讨论。
主持人:
其实,在刚才嘉宾的谈话当中也已经提到了,在一系列青少年犯罪之后,有一只黑手,这只黑手涉及到了网络,那么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实际上在刚才这个案子当中也已经透露出来,他们都爱玩网络当中这种暴力的游戏,那么网络到底在这些青少年犯罪当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来看一个相关的背景片。
“在伟岸的甲虫之墙身后,在希利苏斯广袤的沙漠之中,生存着巨量的异种虫及它们的主人其拉虫人。虫人一直在等待有一天,他们能够重新破墙而出,消灭艾泽拉斯大陆上的所有其他种族。”
这段听起来拗口而且难懂的文字是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其中的故事情节,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叫艾泽拉斯的大陆上,包括战士、法师、盗贼等一系列职业的玩家,都要在这片大陆上展开一场虚拟的世界大战。玩家们如果想在游戏中获胜,就必须日复一日地杀死各种各样的怪物。
有人说,“网瘾如同毒瘾一样。” 一旦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的开始。有的孩子为了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居然选择了跳楼;有的孩子为了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当黑社会老大的快感,选择了杀人;有的孩子为了能够尽快晋级,不仅辍学在家,还患上了“肌无力”的怪病;有的孩子因为反抗家庭对自己玩游戏的限制,选择了离家出走。
主持人:
其实在大部分人的心目当中,网络也许会对孩子产生一些学习上的影响,会耽误时间,可能是处于这一层面的一种担忧,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他有时候真的会产生一种突变,产生一种非常可怕的结果。那么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可怕的结果呢?
王大伟:
现在有的人管网络成瘾叫“电子海洛因”,它就像吸毒一样,会侵蚀很多年轻人的灵魂,为什么呢?就是他太好玩了。我们小的时候,弄个三角,大不了弄个弹球,但是那是一个三维的动画,叫“魔兽世界”。你看我这就拿了一个“魔兽世界”,这里面分了两个,一个是部落,一个是怪兽。我们打开那个一个,难怪孩子会成瘾,实际上大人看一会儿也想玩。它这里面设计的太精彩了,也就是设计了很多的环,要把你吸引进去,可是你一旦吸引进去以后,就面临着一个成瘾的危险,一旦成瘾了,就什么都不顾了。我们这儿有这么一个歌谣,叫“白天想它,夜想它,上网时间天天加,下网心里空刷刷,摆脱烦恼全靠它,丢了朋友不顾家,攒点钱都为他花。”一下就迷进去了。
主持人:
可是玩网络的青少年也很多,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去犯罪,所有人都受到网络这种极端负面的影响。网络是对哪些人的哪些因素发生着作用呢?
李玫瑾:
我非常同意刚才王大伟教授讲的这个问题,也就是说网络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孩子的一些心理需求,有些孩子可能进入到这个世界当中,而且它有很多设计,比如升级,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陷入其中,但是我们这里还要看到一个问题,就是网络为什么会吸引一部分孩子?我认为网络吸引孩子是一种表现,是我们现代社会当中的一种社会病,但是这个病背后的真正原因,我认为还应该思考,也就是孩子为什么对网络上瘾,而不去做其它的事情?由此我们从一些案例当中发现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亲情缺失,也就是他在社会生活当中没有和人交往的兴趣,也没有交往的机会,或者说有人他不敢交流,因此,他觉得网络是他最好的朋友,不用目光对视,不用去谈话。第二个问题就是有些孩子在学校当时学习,他可能自己没有兴趣,这不是自己最大的兴趣,而自己的兴趣现在又找不到,不知道如何去寻找,那么他一旦接触到网络,就很容易成瘾。所以,我觉得从两方面来反省这个问题,一个是家庭的问题,一个是我们学校的教育,如何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或者如何结合孩子自己的特长,去让他形成个人很好的一种发展。
主持人:
在李女士看来,网络应该说是一个导火索,在这个导火索背后还有一些原因可以挖。有一个数据也许可以佐证李女士这个说话。这个数据来自韩国的周刊,叫《周刊东亚》,它里面提到了,目前患情绪障碍和行动障碍的儿童是越来越多,在韩国25%的儿童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和心理障碍,专家指出,这是由于社会环境的急速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其中有一个原因,大多是因为孩子跟老师、家长的沟通不足,而且家长的性格容易暴躁、易怒这样一些恶劣生长环境造成的,而其中有一部分人将来可能就是一些犯罪的苗头,这的确有一个社会的因素在里面。
王大伟:
我们现在发现有四类家庭的孩子特别容易上网走火入魔,而上网走火入魔又会导致犯罪,因为网络成瘾和犯罪是有很密切的联系的,一类就是忽视的家庭,就是这个孩子上网家里人不管,或者说去管理那么一下,就像巡逻似的,他爸爸一看他不上了,等他爸爸一走,他马上又上,这是一类被忽视的。还有一类就是天天吵架,爹妈之间你吵我吵。还有一类就是离异,单亲的家庭。最后一类就是犯罪的家庭,就是父亲或母亲有一方是罪犯的,判刑的,这些孩子都容易走火入魔,都容易迷恋网络,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还发现这些孩子往往都是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成绩可能比较差一点,而且他自己又没有自控能力,一下上瘾之后陷进里边就很难拔出来了。
李玫瑾:
他刚才讲的问题,比如说陷在其中,很多是因为学习上的失败,其实这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少年在生活当中找不到自己的一个位置,找不到自己的一个价值,也就是说,他在生活当中可能很弱小,经常被人欺负,所以他就想变得很强大,然后怎样去和别人去争斗,网络实际上就代替了他心理上的一种背景,然后,他可以得到某种满足。所以,有些孩子追求一种包括一些怪兽,或者一些英勇无畏的人物,往往是现实当中匮乏的一种表现。
主持人:
而且这个数字的确在增加,因为刚才提到了网络,现在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使用网络的人数,它的基数很大。这个数字就是截止于2005年12月31日,中国宽带网络的使用人数达到了6430万人,其中将近3000万是在玩网络游戏,很大部分是来自青少年。比例大致是初中生占了30%,高中生占了40%,职高生占了10%,大学生是20%。另外,还有一项调查,就是目前全国在校的2300多万大学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玩网络游戏。那么,这里面应该有一些人,刚才提到了,在一些特定因素下我们说的这种突变。
王大伟:
所以说,戒网瘾也是一个社会要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呼吁整个社会要关注这个问题。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谈话法,就是爸爸妈妈和孩子经常去谈话,主动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现在你还是念书的时候,等了大了你再去玩,等你工作好了以后。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就在我们的学生里,研究生大概每天有3个小时在上网,这个就还可以,你控制3个小时的范围之内,不要太多,不要走火入魔,这就是一个好的方法。还有被动的方法,就是限时、限机、限钱,就是不能让孩子老玩,不能多给他钱,然后不能让他去网吧去,这两个要结合起来。
主持人:
刚才我们说的是一个中国的数字,按说网络,包括青少年犯罪这个内容应该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事,李女士,这方面?
李玫瑾:
我觉得王大伟刚才讲的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青少年越来越容易被他所吸引,不过我还是有一个想法和建议,我认为真正导致孩子上网成瘾的是不仅仅是网络,很重要的是在他上网成瘾之前,孩子的生活当中发生了什么?其实有一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习,我认为学习不单单课堂学习,不单单是书本知识,也就是说,孩子现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减少也是导致他们对课堂之外的、唯一的、很有趣的网络产生了兴趣,因此,我认为丰富学生们课余的生活,包括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发展,比如说体力的、竞技的,我还是这个观点,就是说在学校可以搞一些网络游戏的比赛,总而言之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生活来改变孩子对某一个东西单一的陷入一种瘾状,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刚才提到了,在犯罪青少年当中,在他进入网络之前在生活当中肯定发生了什么,我们具体再来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比如说在家庭、在社会、在学校,王先生,他会发生什么?
王大伟: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13岁的孩子,他早晨去上学,人家都往下走,结果他往上走,走到24层,他下了电梯的瞬间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走上去了,走上去以后,到了24层的楼,他完全按照网络里的描述,就是飞身摆了一个很美的姿势,无声的跳下去,他想象中跳下去的瞬间就会飞起来,长上翅膀,飞到天堂里面去,可是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不是天堂,然后他就摔死了。为什么呢?就是他非常地喜欢玩网,13岁的孩子写了一篇6万字到8万字的网络日记,写得还是有血有肉,很有想象力的。
主持人:
那应该是很有才气的。
王大伟:
很有才气的,但是他父亲就觉得他不务正业,就把它撕了,撕了以后就把孩子这么一点点创造的思想火花就抹煞了,抹煞了之后这个孩子就觉得无味了,因此我们说这个社会,实际上孩子有这个天赋,我们应该鼓励他,人人都想上大学,人人都想上名牌大学,这个对的,是好的。但是有的孩子可能在旁的方面有一点小的技术,有一点小的火花,我们也应该保护他。所以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说“成不了大树就去变一棵小草,但是一定是一棵最美丽的小草。”
主持人:
这个孩子是在他的家里发生了一些什么。
王大伟:
对。
主持人:
那么在学校发生的事,李女士据您了解会有哪些因素?
李玫瑾:
其实很多孩子上网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多数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了,或者说学习的兴趣没有网络的兴趣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学校教育当中的一个指导思想。很多家长包括老师都认为网络对孩子是不好的,所以让网吧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甚至在学校范围内是不让孩子上网的,但是你会发现这孩子会自己找,有的七六拐弯,曾经有一个真实案子,这个孩子找了一个地下的黑网吧,结果被网吧老板杀害。也就是说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想把网络和孩子隔离开了,有时候也是个问题,那么,应该怎样去做?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刚刚提到的教育多元化的问题,应该培养孩子一种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给他们创造这样一个生活背景,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另外刚才王大伟教授谈到家庭问题,我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因为家庭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父母和孩子之间这个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社会发展到一种什么程度呢?就是社会化,每天家长早上上班,晚上回来,他一天都见不到孩子,见到孩子,孩子就赶快写作业去。缺少什么呢?缺少父母和孩子聊天、谈心。比如说老爸有什么困惑,今天遇到什么麻烦,你有什么困惑,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这种交流在现代社会当中,很多家庭都不存在了,因为这种聊天和这种人的交往是他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东西。
主持人:
其实这已经涉及到了怎么解决,怎么面对个问题这么一个新的问题了。王教授,您觉得呢,想一些办法,支一些招。
王大伟:
这个有很多的办法,我们国家现在也充分地认识到网络成瘾将会成为一个社会公害。现在团中央、中央各部位都其抓共管来抓网络成瘾的问题,现在会办很多宣讲团,到全国各地去宣讲,今天上午我们就是在天津讲戒网络成瘾。戒网络成瘾有很多种办法,大家想了很多,比如现在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像一个软件一样,把它插在那个机子上,插在机子上以后,爹妈就控制住了,上到三个小时自动就停机了,然后那些暴力的网站、黄色的网站,孩子就上不去,然后就问孩子这个有用没用,孩子说有用。这样就把孩子控制了,当然这是一个被动的,更主动的要多和孩子去谈心,多和孩子沟通。现在有人鼓励爸爸抱抱孩子,拍拍孩子,鼓励鼓励孩子,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平起平坐的去谈谈话,实际上戒网瘾是一个整个社会齐抓共管的问题。
主持人:
刚才主要提到了家庭方面的,父母跟孩子多交流,李女士您觉得学校方面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应对办法?
李玫瑾:
我一直在很多场合都谈这个观点:学校也应该建网吧。学校建网吧,首先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要收费,如果不收费的话,我认为社会上任何一个网吧都抗不过你,这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这样就可以在我们的范围内来引导、管理学生上网的问题。第二个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开展一些好的软件的设计、竞赛,这样把孩子的吸引力吸引过来,以避免他们去上那些不良的网站。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二位来到演播室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天说的话题是青少年犯罪。通过二位的讨论已经知道了青少年犯罪的现状非常地严峻,现在已经有人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惩治贩毒,如何治理治污染的,所以,对青少年犯罪怎么重视都应该说不为过。经常听到一些青少年案子出现以后,周围的人都一脸惊讶,孩子挺懂事、挺老实的,怎么会呢?其实,一定不是那个孩子多么会伪装,而是我们这些身边的大人真的忽略了。
感谢各位收看,再见。
制片人 张立勇
策 划 马 敬
编 辑 施 蕾 倪彬彬 李 萍
主持人 孙宝印
监 制 马 勇
E—mail:Jinriguanzhu@cctv.com
责编:赵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