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80后”“90后”志愿者:青春在救灾中更加精彩

 

CCTV.com  2010年05月03日 13:1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青海玉树4月25日电(记者 张钦)这是一群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被贴上“80后”“90后”的标签。在人们的印象中,他们似乎沉迷于网络游戏,是网络热词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玉树7.1级地震发生后,这些年轻人背起行囊自发从外地赶来,主动担当青年志愿者。

  他们感动了别人,升华了自己。青春在救灾中更加精彩。

  背起行囊,到灾区见证青春

  玉树地震了!没有人催促,没有人动员,一些大学生、青年农民工、青年生意人坐不住了。他们匆匆收拾行囊,坐火车、搭汽车、骑摩托,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进发。

  从网上获悉玉树地震的消息后,兰州大学大二学生严毅萌生到灾区做青年志愿者的想法,他打电话给他的老乡、大一学生刘国华。两人不谋而合。

  15日,他们坐火车赶到西宁。其时,西宁火车站的广场上闪现多个与他们一样装扮的身影:背着野营装备,打听如何去玉树。这些人中,有来自西安的大四学生,有来自青海格尔木的青年生意人,有在公司工作的白领。

  素昧平生的16位年轻人一拍即合,组成了玉树灾区青年志愿者小分队。不再浪费时间等待长途汽车了,他们包下一辆17座的中巴车,连夜赶路,于4月16日早晨赶到玉树。

  结古镇已是废墟一片。这群年轻人很快投入抢险救人工作。

  他们爬上山坡,给那些因看不懂说明书不会搭帐篷的灾区群众搭帐篷。

  他们没有工具,用双手帮助受灾群众刨挖压在废墟中的粮食。

  他们看到灾区的小孩子因大人忙于救灾无法照顾而到处乱跑,便开设“爱心教室”照顾孩子,讲授知识,开展心理辅导。

  在结古镇南部,他们碰到一家人,因为只有一个壮劳力,无力刨挖埋压于废墟中的粮食而焦躁、惶恐。十多名年轻人冒险用椽子支撑起行将倒塌的墙壁,帮这家人刨挖出18袋青稞,一大桶清油,一大桶酥油。

  在结古镇赛马场安置区,当这群满身尘土、头发蓬乱的年轻人打着由红手印和小白鸽图案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旗帜行进时,突然,一位正在路面执勤的年轻公安特警“啪”地一下,向他们敬礼。

  “他神情严肃,目光直视前方,直到我们通过后才放下右手。”严毅说,“那一刻,我胸中热血澎湃,非常感动,心想还要为灾区多出力!”

  同心携手,他们选择了奉献

  在玉树地震灾区,一群本地的中学生活跃在救灾地、安置区和物资发放点。他们为外地救援队、医疗队充当翻译,帮助搬运物资,为受灾群众送去衣食。这支青年志愿者队伍多达700多人,不少孩子的亲人遇难、受伤。

  22岁的高长龙是青海财政学院的毕业生,地震发生后,在他的带动下,他的两个表弟尕玛旦喜、尕玛,两个表妹伊西、卓尕拉永都做了志愿者。五个孩子中,最小的只有14岁。

  4月14日早晨,正在熟睡的高长龙被剧烈的地震震下床去。他的奶奶、爸爸、妈妈都被埋在下面,经过1小时的刨挖,3位亲人被救出来,但他的爸爸受重伤,奶奶、妈妈受轻伤。

  高长龙等人护送3位受伤的亲人来到空阔的玉树体育场。中午时分,28岁的藏族小伙扎西在组建抢险突击队,他想报名参加。

  “我们还好,你去救人吧。”高长龙的爸爸鼓励他。他们跑到受灾严重的扎西大同村,徒手刨挖救人。当天,高长龙共参与挖出7个人,但只有一位4岁的女孩活下来了。“心很疼,脑袋都要炸了。”高长龙说。

  为了互相照顾,高长龙家和另外两家亲戚共同搭起帐篷,20多口人生活在一起。新的大家庭共有20多人,其中有8个孩子。

  15日,晚上8点多才回到帐篷的高长龙,跟两位平时和他一起打网络游戏的两位表弟,17岁的尕玛旦喜和14岁的尕玛谈起白天救人的事情,“很多学生都在做青年志愿者,你们也去吧”。16日,两位弟弟也成了志愿者。

  到了17日,高长龙的两位表妹,17岁的卓尕拉永和15岁的伊西坐不住了,他们主动提出,跟随3个兄弟当志愿者。

  至此,这3家的8个孩子,除了3名10岁以下的儿童,都成了活跃在灾区的青年志愿者。

  “3家人住在一起,大人们可以互相照顾,我们年轻、路熟、既会汉语又会藏语,可以做很多工作。”14岁的女孩伊西说。

1/2

  相关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