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位于宁夏中部的红寺堡生态移民开发区有生态移民近20万,这些群众是10年前陆续从宁夏南部山区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地方搬迁下来的。经过十年的开发,生态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宁夏红寺堡大河乡红河村禹万喜:“当时在老家的时候靠天吃饭,一闲没事干,就靠在阳山洼洼里晒太阳,到这儿来以后,现在出去转转,没有闲人。”
由于红寺堡地处中部干旱带,每年的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为了让从山区移民到这里的百姓能生存下去,政府投资30亿,用6年时间建成了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把黄河水分三级提上来,因此这里的水资源异常珍贵。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乡长周刚:“我们这个水资源分配到每一亩地里面是366方,那么放在这个大田里面,可以说就会造成咱们的玉米或者小麦等等其他大田耗水作物颗粒无收。如果把这366方水放到咱们这个大棚里面是足够了,它的产值相当于大田作物的十倍到一百多倍。”
红寺堡区区委书记南武征:“我们提出利用五年的时间,发展30万亩酿酒葡萄,20万亩以红枣为主的经果林,10万亩设施农业,10万头黄牛。”
大河乡农民乔文生是2001年从从同心县新集庄搬迁到这里的。除了政府分配的土地,乔文生还承包了27亩葡萄园。
红寺堡区中圈塘村村村民乔文生:“亩收入达到三千四百元,相当可观的。”
记者:“一共呢?”
乔:“总共下来九万多元。”
宁夏吴忠市委书记白雪山:“前十年是脱贫,后十年是致富。”
相关链接:
责编: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