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审计署成立以来,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不断探索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审计之路,审计监督在推动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进民主法治的重要工具。
1983年,审计署成立。相比中央其他部门,审计署确实还很“年轻”。26年来,审计工作从不为人所熟知,到一场场“审计风暴”席卷全国,再到从更高层面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如今公众对审计充满了更高的期待,这让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倍感责任重大。
“目前我们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审计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审计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努力推动审计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的更大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刘家义说。
审计监督的本质是“免疫系统”
根据审计法,审计要“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刘家义认为,审计监督不仅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国家审计具有内生性的威慑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其对影响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各种‘病害’的抑制作用。”刘家义说,审计机关具有独立、客观、公正、超脱、涉及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优势,能够而且有责任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感受风险,提前发出警报,起到预警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不仅要揭露问题,更要对产生这些问题从微观到宏观、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苗头到趋势、从表象到里层,进行深层次分析、揭示和反映,调动积极因素,防止消极因素入侵整个经济社会系统,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绩效,增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前,社会各界不断呼吁要提高审计工作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刘家义认为,做到这一点,最好的途径就是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审计公告的范围要全面,内容要准确,这样才有说服力。”刘家义说,审计机关一定要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和约束自己。要求人家做到的,自己没有理由不做到。
相关链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