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唐登杰:以世博会为契机 推动沪台合作再上新台阶

 

CCTV.com  2009年09月10日 13:4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台湾网  

>>>海量新闻,请点击"新闻频道"  

唐登杰祝贺上海台胞接待服务中心成立(资料图片)

  中国台湾网9月8日上海消息 “台北是我的家乡,上海是我的家!”这是当下很多在沪台胞的心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关于上海的想象在台湾就已从务虚的话题转换成了实作的投资浪潮。“如果不想受shanghai(伤害),就请赶快去Shanghai(上海)” 是当时台胞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如今,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更让上海与台湾的合作迎来了新的契机,也为今后沪台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国庆六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台湾网记者专访了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为两岸网友介绍沪台交流二十年走过的历程,台商在沪生活投资的真实情况以及台胞参与世博会的最新讯息。

  记者:说到上海,台湾的朋友们都感到近十年来台湾同胞在上海投资、兴业、求学、生活十分红火,在台湾形成了一股“上海热”,您能给我们广大网民介绍一下形成这种氛围的原因吗?

  唐登杰:好的。其实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有两层原因:一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大气候;二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展现出了和平发展的前景。之所以形成这样一个可喜局面,是与中国大陆逐步走向富强分不开的。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大陆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大陆的命运,也为两岸关系走向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上海与台湾的交流往来也日益频繁。

  记者:上海与台湾之间的大规模交流是什么时间开始的?您能介绍一下沪台交流交往所走过的历程吗?

  唐登杰: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到台湾当局1987年11月2日开放大陆老兵回乡探亲,经历了8年之久。有人以为两岸交流是从这以后开始的,其实不然。在上海来说,最早与台湾开展交往的是渔民。上海的长江口外,经常有大批台湾渔轮捕鱼作业,渔民们得知大陆对台湾释放的善意后,经常进上海港避风、治病和补给、修船。有一年上海港一下子进来了两百多艘台湾渔轮。为了接待台湾渔民,我们还专门成立了接待站。

  上海与台湾有很深的渊源关系,60年前,许多军人、商人和要员、知名人士都是从上海去台湾的。他们对上海很有感情,回到上海,有故地重游的感觉。另外,上海是一个国际性的工商业大都市,地理上与台湾很近,直线距离只有680公里。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沪台两地经贸和民间交往就十分活跃。九十年代后,上海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活跃的市场吸引了更多台商到上海投资创业。近年来,上海的稳定、进步、发展的态势与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其成为台湾同胞投资、经商、就学、置业最为集聚的区域。目前,长期在上海居住的台湾同胞已有30万之众。从上海口岸进出的台胞人数也不断攀升,1988年的入出境人数是6万人次,2002年首次超过100万人次。2008年开始,每年都超过150万人次。

  记者:20多年来,沪台交流交往主要呈现出哪些特点?

  唐登杰:因为上海具有海派文化、经济中心、交通枢纽等地区特点,所以沪台之间的交流具有开创性强、参与人多、覆盖面广的特点。许多交流活动在两岸关系史上开了先河,从1988年第一艘搭载台湾乡亲赴大陆探亲的“探亲船”抵沪到 “汪辜会晤”在沪举行;从台商春节包机在沪首航,到上海与台北举行城市论坛;以及中共上海市委与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开展党际交流等等。据统计,1988年至2008年,上海与台湾的交流项目累计已达18230项,内容涉及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各个领域。上海口岸台胞入出境总数达1442万人次之多。

  相关链接:

1/3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