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9月6日播出):
这个周末,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三个剧场同是在演出交响乐、歌舞和话剧;在广州,一场经典校园民谣演唱会气氛火爆。在天津,茶楼里听相声的观众被接二连三的包袱逗得笑声不断;在长春万达影城,八个放映厅同时放映十几部电影。
南昌市民:“我觉得现在我们的文化生活,简直可以说是没有满足不了,只有你想不到的。”
电影艺术家于洋:“一年仅能生产十几部影片,一个片子一放就是好几年 胶片都放烂了。”
天津市民李永安:“《英雄虎胆》这一部片子我们就看了83遍。到现在有的台词我还能记起来,于洋老师的经典台词,‘我,侦察科长曾泰。’”
1983年5月,北京的几千名观众在彻夜等待一场演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来自西方世界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访华演出。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宇:“说明当时人们对文化消费的渴求真的是如饥似渴。”
普通百姓能看到国外一流的演出源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让人民享有基本文化的权益”成为此后引领我国文化建设的新航标。近年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建设,让亿万农村居民也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南昌市新建县昌邑乡农民演员钟洁萍:“以前都是城里人送戏下乡,今天我们把自己的节目送到城里来,让城里人看看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这60年来,我们看到方方面面的文化成果越来越丰富了,其实它的终极目的是让文化变成普通人的生活方式。”
2008年全国出版图书27万多种,与1949年相比,种数增长33.5倍;
2008年全国故事片的产量突破400部,成为世界第三电影大国;全国每天电视剧产量达到40集,产量和播出量世界第一。
相关链接:
责编: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