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新中国60年:中国军队不再神秘 军事外交格局大变

 

CCTV.com  2009年09月04日 02:3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海量新闻,请点击“新闻频道”

  中新社北京九月三日电 题:中国军队不再神秘,军事外交格局大变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记者刚刚从国防部外事办公室获悉:截至目前,中国已与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开展军事交流,在一百零九个国家设立武官处;二00二年以来,中国已先后和部分国家军队举行了三十四场联合演习和联合训练;至今已先后参与了联合国十八项维和行动……中国军队的开放姿态以前所未有的明朗展现在世人面前。

  有人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对外开放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一九三七年,一名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红军的存在。也有人说,对外开放部队半个世纪前就有之:一九五五年,毛泽东亲笔签发的一纸命令,让天津杨村某部成为专门的“开放部队”。而国防部首位新闻发言人胡昌明说:“中国军队的开放与国家的开放是同步的。”

  这位发言人二00八年五月十八日首次亮相就被外界看作中国军队走向开放的最亮眼举措。其实,设立新闻事务局和新闻发言人只是中国军队“开门建军”的亮点之一。其他诸如三十多次军演、十多次维和行动、数十次对外开放部队、六部国防白皮书,今年三月还开设了首期全军对外宣传工作业务骨干培训班……用胡昌明的话说,是“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表明中国军队已经迈入‘开门建军’的新阶段”。

  曾几何时,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只和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有防务合作关系。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教授徐辉回想起这一段仍是感慨万千:“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军事外交主要是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七十年代加入联合国后,才开始和其他国家建立政府对政府的军事外交,但数量还极其有限;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扩大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军队的对外交往逐渐增加,但仍主要局限在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友好国家。而全方位的对外交往还是始于世纪之交。”

  徐辉说“这与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密切相关”。他所在的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每年培训的军事人才来自的国家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中国建立武官处的国家,最多一年有一百四十多个国家的军队人才来中国受训,从超级大国美国到南太平洋岛国汤加,从拉美的智利到非洲的赤道几内亚,几乎涵盖五大洲所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对外培训和交流过程本身也反映了军事外交格局的变化。”

  从领导人出访到人员培训,从武器装备援助到联合演习,从国际维和到国际救援……六十年来,中国军事外交在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一九六0年五月,二战名将、英国皇家元帅蒙哥马利访问天津杨村某部队轰动一时;二00五年十月,美国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历史性地”参观了“神秘”的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部,也只被媒体渲染一阵就过去了。“过去我们觉得外国人很神秘,外国人也觉得我们很神秘,捅破这层窗户纸后,双方都发现原来没有什么神秘,更谈不上可怕。大家有很多共同之处,相互交流增加互信,对于促进双方合作大有益处。”徐辉用简单的人际关系常识比喻军队关系。

  的确,互信感的增强直接带来最高领域的军事合作——联合军事演习的诞生。二00二年以来,中国已先后和部分国家军队举行了三十四场联合演习和联合训练。目前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反恐”演习更把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军事交流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这其中还不包括海军先后派出三十三支舰艇编队共四十多艘军舰,出访了五大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因为几乎每一次海军出访都会进行海上通信演习,有时还要进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胡昌明表示:“中国军队走向开放,为世界多侧面、多层次地了解中国,进而理解中国、信任中国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从保家卫国到维护世界和平,从抢险救灾到参加国际救援,从抵抗外来侵略到参与多国联合反恐演习……“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时代已经进入了公共外交的新阶段,世界需要了解中国和中国军队,中国军队更需要向世界说明自己。”胡昌明这样对中新社记者说。

  徐辉也认为,军队之间的交往是双边政治关系的晴雨表,军事外交对促进政治互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实,军事外交的步伐还可以再大些,特别是在军事教育和学术交流,参与维和及抢险救灾等领域。”(完)

  相关链接:

责编:李二庆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