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河南分网08月1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6时32分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中央新闻单位从8月9日起联合推出“经典中国·辉煌60年”专栏,系统展示新中国60年的伟大成就。
打开中国统计年鉴,60年的中国发展凝结在一张张图表、一组组数据中。
回首60年的风雨历程,支撑着巨大成就与变迁的是一个个结实的数字……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有679亿元,1978年为3645亿元,2008年超过30万亿元,年平均增长8.1%。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居世界第三,仅2008年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年轻人不知道。我们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吃饭要粮票,穿衣服要布票。日用品也凭票证购买,而现在这些票证都已经走入历史,成为了很多人收藏的东西了。
吃饭问题,一度是当时中国的大问题。1949年的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国家。农产品供给不仅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翻开尘封的粮票,让人感慨万千。许多人不会忘记30年前买米买面买布买煤都要凭票的日子。
1978年,中国人民选择了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见证了一个奇迹的诞生:持续三十年年均9.8%的经济增长古今中外不曾出现过;城乡居民收入均比三十年前增加6倍以上,反映老百姓财富水平的城乡居民储蓄从人均不到22元上升到1.3万元;反映国家财力的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千多亿元增加到2008年六万一千多亿元;表征国际经济活动能力的外汇储备更是令人惊奇地从1.67亿美元上升到2万亿美元,增长了一万倍,居世界第一位。
姚景源说:30年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状况都有了改变。
数字同样说明了产生这样一个奇迹的动力所在。
从农村在城市,从联产承包到产权制度变革,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之路越走越宽。30年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地位得到不断加强,市场化改革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改变……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以每年9.8%的速度在增长……
如今,“中国制造”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如今,城市化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记者申玉彪)
责编:许桂梅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