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史在江苏省海门市基本农田保护区现场查阅档案。
徐绍史在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马塘深部探矿区察看岩心样本。
夏日炎炎,挡不住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真切牵挂。7月2日至7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冒着高温酷暑,带着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心情,带着主动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的积极态度,带着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实践与创造的强烈关注,先后深入江苏、山东两个东部沿海经济大省进行调研。
短短6天时间,徐绍史一行在两省开展了密集而有深度的调研、互动。在长江南北、黄海渤海之滨、黄河三角洲,在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城市和充满田原风貌的乡村,徐绍史一行与农民群众、基层党政领导、国土资源部门同志交流谈心。其间,徐绍史会见了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和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江苏省副省长李小敏、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陪同调研。徐绍史还应邀在江苏省委中心组举行的学习报告会上作专题报告。
实践出真知。对做好当前国土资源工作的认识,在深入实践的调研中不断深化和明晰。
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全局
全国上下正在合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江苏、山东两个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是否走在前面,至关重要,这正是徐绍史一行的重点调研内容。
一枝一叶总关情。徐绍史调研中时刻注意捕捉一些细微的变化:高速公路上的货车比过去一段时间明显增多,当地最新公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回暖,当地提出新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他为两省经济社会发展企稳向好的态势备感振奋。
应对危机,江苏、山东两省注重调结构、上水平、转变发展方式,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正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全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其目标是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这个重要发展战略,把国土资源特别是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一个突出位置上。
7月2日,徐绍史一行来到拥有4550平方公里沿海滩涂的盐城市。盐城的沿海滩涂,占江苏省的67%,是全省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海岸线总长582公里,占全省的56%,拥有太平洋西海岸最大的滩涂湿地。盐城也是全省最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在盐城市所辖的大丰市丰东荒地开发项目现场,昔日高低不平的沿海滩涂,如今成了一望无垠的稻田。白鹭时而驻足田间,时而展翅飞翔。项目区总面积3万多亩,新增耕地面积23148亩,亩产已达1300多斤,项目实施第二年后,年收益即达1400多万元。
看到集中连片的良田向远处无限延伸,徐绍史喜上眉梢。他说,江苏有这么多后备资源,是好消息。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要主动融入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精心组织实施好土地整理复垦和荒地开发,增加土地储备总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把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战略。这项战略将把区域发展和产业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富集的优势,切实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造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7月6日,徐绍史一行来到地处黄河三角洲中心的东营市。东营市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发展潜力,将东营港至广利港之间的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集中突破区,集中规划布局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高效渔业畜牧区、高端产业区等。汽车沿着垦东防潮堤行驶,堤外是滩涂和大海,堤内有的是高效渔业养殖区,有的是大片新开发的耕地,有的是工矿业建设用地。东营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郝吉虎介绍,在东营市中西部传统农业区,适宜整理开发为耕地的后备资源约130万亩,可净增耕地90万亩。
徐绍史说,对新“长”出来的土地资源,同样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好、开发利用好。
持续深入的调研,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贴得更近、更准、更有效。徐绍史明确表示,要充分把握制度性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做好国土资源工作意义重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义不容辞。
统筹科学布点,探索农村土地整治多样化模式
农民喜迁新居,整齐划一的大片土地上,大型工程车正在紧张作业,将之恢复成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的耕地。调研期间,江苏、山东的不少地方,正在抓紧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后田社区,在全区率先实施旧村改造,新建居民楼34幢、18.6万平方米,腾出旧村址200多亩。居民全部回迁,人均住房面积达50平方米。社区还对腾出的200多亩土地拓展地上、地下空间,地上是综合性绿色文化广场,地下为集啤酒博览、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商业推介于一体的青岛啤酒坊,作为青岛啤酒节的分会场。社区将集体可支配财力的25%用于保障居民福利待遇。
社区阅览室里,徐绍史与77岁的李满先老人唠起了家常。
“老人家,你们家有几口人,原来住的什么房,现在分到几套房?”
“全家三口人,原来有6间平房,现在有两套80平方米的楼房,条件好多了,烧的是天然气,冬天也统一供应暖气。”
“平常花销大不大?”
“一年水电费开销4000多元。村里给办了养老保险,我和老伴每年能拿2万多元,够用了。看病的钱村里全部实报实销。”
徐绍史对城阳区委书记王鲁明说,这种改造模式很好,要继续探索“城中村”改造的多种模式,可以在城区范围中保留一部分耕地,使之发挥独特的生态效应。
在江苏调研时,徐绍史一行来到江阴市新桥镇。这是全国率先实现“三集中”的乡镇。在镇规划展示馆,工业集中区、生态农业区、商贸居住区,功能分布井然有序。徐绍史来到绿园社区,这个社区建有48幢多层农民公寓、14幢小高层公寓。通过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向生态园区集中的方式,新桥镇至少可以节约土地2500多亩,建立起“工作在园区、居住在镇区、生活在社区”的现代农村新模式。在绿园社区睦邻中心,徐绍史停下脚步,与64岁的村民倪继法热情交谈。当了解到老倪和老伴住着149平方米的宽敞楼房、每月有近2000元收入时,徐绍史连声说“好”。
徐绍史一行还深入两省一些经济实力并不十分领先的乡镇,了解其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做法。为避免将农村土地整治简单地理解为农民“上楼”,徐绍史特意强调,要考虑到农村土地整治情况千差万别。首先,各地应该区分大城市带小农村、同等规模城市带同等规模农村、小城市带大农村等不同情况,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点,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进而为将来全面推行积累经验。其次,要考虑整个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大背景和动态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第三,在推进过程中,要区分不同区域,特别注意保留广大农村腹地的农耕文化特点和民风民俗。
科学理性的思路与各地的首创精神结合在一起,必将带来我国城乡土地翻天覆地的变化。
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深化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
经济形势总体企稳向好,但基础尚不稳固,不可预测的因素较多,国土资源需求仍呈刚性持续上升态势。对此,徐绍史在调研中明确指出,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准备,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深化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
7月5日下午,伴随着《勘探队之歌》的熟悉旋律,徐绍史一行来到地处莱州的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马塘深部探矿区。徐绍史与身着蓝色工装、绣着“英雄六队”字样的地质队员们一一握手,听取找矿成果介绍,察看新钻取的岩心。近3年来,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功勋地质队,在焦家成矿带上,一年向国家提交一个特大型以上金矿。马塘金矿项目详查,近期即将结束野外工作。对传统探矿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使焦家成矿带呈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可望实现深部找矿重大突破。
站在正在作业的钻机前,徐绍史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衷心祝福地质六队在地质找矿上迈出更快步伐,同时希望这支队伍加入到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中来,认真地梳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地思考和谋划未来发展。
如何延长地质工作链,也是徐绍史一行的重要调研内容。7月2日,徐绍史在江苏调研的第一站是苏锡常地面形变监控中心。从机场赶往监控中心的途中,徐绍史就向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刘聪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如今,苏锡常地区4917眼深井,经省政府批准保留了86眼特殊行业用井,其余4831眼井全部实施了封填。地下开开采量由1995年的4.5亿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的0.25亿立方米,以第Ⅱ承压含水层为代表的地下水位回升明显。
对江苏地质调查院采用水准测量、GPS、INSAR、自动化四位一体的监测方法,徐绍史表示肯定并提出,要深入探讨保护与开发的科学关系,在保护的同时,研究出科学利用地下水的方案,让自然环境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他说,江苏省地质工作程度比较高、基础比较好,要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加强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提高地质工作效率。要不断延伸地质工作链,开拓新的领域,尽快开展江苏海岸带环境地质工作。江苏城市发达,开展城市地质工作非常必要,要充分利用好地质资料和数据,建立起三维地下地质空间结构,服务于城市发展。要探索开展农村地质工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新的技术手段,为基本农田保护注入强大的力量。南通市所辖的海门市,东濒黄海、南倚长江。7月2日下午,徐绍史一行来到海门市三厂镇新丰村。眼前一望无边的耕地上,玉米已有一人多高,矮一点的是棉花、黄豆等,绿油油的叶子,长势喜人。近年来,海门市先后投入近500万元强化三厂镇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还将投入600万元对其进行整理,实行永久性保护。徐绍史现场观看了基本农田信息管理系统演示。他特意嘱咐海门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屈宝田,“要把这些基本农田保护好,真正做到‘以图管地’!”
在章丘市涝洼土地整理项目辛寨片调研时,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耿桂森介绍,这个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做到了“一见三不见”,“一见”是一方方100亩的良田笔直地伸展。“三不见”是渠道、电线和井泵。所有设施全部在地下铺设,“出地率”大大提高到11%左右;降低了农民灌溉成本,亩均节省约20元。需要提水灌溉时,农民只要拿上一张磁卡,在田头泵房里的仪器前轻轻一刷,十几秒时间就有汩汩的水流到自家地里。看到这里,徐绍史非常高兴地说,辛集的做法告诉我们,土地整理工作还有进一步深化和提升的空间。
聆听这些话语,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会油然而生。
在与两省的省、市、县、乡四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济南局的同志们交谈时,徐绍史一再强调,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在应对危机中,要勤于学习思考,勇于探索创新,善于总结规范,在危机中学习,在危机中提高,在危机中进步。化危为机,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更大的进步,使整个国土资源事业有更大的发展。
苏鲁之行结束了,但这次调研所引发的思考、所带来的启示没有结束。在与各地丰富实践的密集互动中,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锐意深化改革的取向,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
部法规司、调控司,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济南局,江西省地矿局主要负责人陪同调研。(王永红 杨应奇 李国宏)
责编:魏宇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