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三位村支书对话谈变迁(我和我的祖国)

 

CCTV.com  2009年08月12日 10:2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  
专题:经典中国 辉煌60年

东平村的冬枣园引来大量城里来的采摘者。

  李向中摄

  盛夏时节,山东沾化县下洼镇东平村的冬枣园里,珍珠玛瑙般的果实密密匝匝挂满枝头,即将丰收的喜悦写满了每个人的脸。

  枣园西北角,东平村的三位村支书围坐在一张小方桌旁,向记者讲起了东平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包干解决温饱

  讲述人:赵树杰,72岁,1981年—1984年任职

  【记忆】 旱收蚂蚱,涝收青蛙,宁到外村吃糠咽菜,也不嫁进东平村

  【变化】 大包干解决了全村人温饱,村民收入翻了好几番

  谈及1981年前东平村的艰难景象,老支书赵树杰仍记忆犹新。“那时东平村的土地里只能看到一种作物——地瓜,大多数人都吃不饱饭。”怎样让村民吃饱穿暖,成了老支书上任时最头疼的事情。

  1981年春节过后,“联产承包责任制”春风吹进了东平村,村里开始搞起了包产到户。刚开始时连部分村干部都不愿分地,赵树杰就带头一家一户讲政策,说道理。包产到户仅3年,困扰已久的温饱问题就被彻底解决,家家户户都吃上了细粮,村民的收入也翻了好几番。

  种冬枣奔向富裕

  讲述人:王子尧,69岁,1984年—1994年任职

  【记忆】 一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说花钱就发愁

  【变化】 发展多种经营,改变种植结构,农民找到了致富方向

  “解决温饱了,可主要经济作物就是棉花,产量和价格都很低,村民们收入寥寥无几。”王子尧告诉记者,他接任村支书时,难题已变成了如何帮老百姓找到新的致富门路。

  村里曾尝试鼓励村民利用闲散地建养鸡场和养猪场,效果都不理想。后来,在专家的建议下,东平村改变种植结构,由种大田作物改成了种枣树。起初,由于怀疑枣树的收益,即使村里免费提供苗木,一些村民仍坚决不干。村党支部决定,党员和村干部做第一个“吃蟹人”。随着时间推移,到1996年枣树种植初见成效,每亩收入达2000多块。看到效益后,村民纷纷自发种起了枣树,冬枣树成了致富树。

  免税费助推跨越

  讲述人:王荣凯,54岁,1994年任职至今

  【记忆】 冬枣园里生金钱,农民生活换新颜

  【变化】 强农惠农政策让东平村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这些年中央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得到的好处越来越多。”谈及任职15年来的感受,东平村现任党支部书记王荣凯不禁感叹,“强农惠农政策让东平村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以前,枣农每年都要缴纳几千元的农业特产税,现在这一块彻底免除了。”王荣凯赞叹,“这些政策很实在,农民很欢迎!”

  如今,东平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已从1994年的1500元增加到15000余元,摩托车、面包车、轿车更是早已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必需品。  

责编:许桂梅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