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前,在建的西安地铁一号线洒金桥站施工现场发生坍塌事故,两名正在作业的工人不幸被埋身亡。这已是西安地铁施工现场在7个月内发生的第四次事故。
西安地铁一号线为横贯西安市东西方向的一条在建轨道交通线。一期工程于2008年10月动工,全长23.9公里,预计2013年建成通车。此次塌方事故现场位于一号线莲湖路洒金桥段,属于地铁站主体工程。
在昨日的救援现场,西安市地铁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发时,塌方区域共有3人施工,正在进行冠梁沟槽的开挖支护。该沟槽已由机械挖成,当时3名工人正在清理里面的浮土,其间约10方泥土突然塌方,除逃离现场的工人外,53岁的四川籍民工甘祥宾和22岁的云南籍民工涂千军被埋在了里面。
事故发生后,西安市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全力以赴抢救,相关领导赶赴现场组织抢险,西安地铁建设指挥部即刻启动抢险应急预案,相关部门赶赴现场展开救援。
“经过紧张抢险救援,被埋两人分别于12时15分、13时08分被救出现场,送往医院后经全力抢救无效身亡。”
事故真正原因正在调查中
据了解,塌方事故段由中国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对于事故原因,施工方给出这样的解释:可能与连日阴雨有关,加上施工现场污水管渗漏,造成塌方。
针对此说,一位地铁建设业内人士分析:虽然连日降雨,但气候、地质构造等复杂因素都应在施工设计的可预可控范围之内。他认为,“出事原因恐怕主要还在工程质量方面”。
事发现场附近的一位目击群众告诉记者:事发前一日西安下了一天雨,塌方的冠梁沟槽应该是当日晚上才挖的。“我在部队干了十几年建筑工程,没见过这样干的!雨后地质这么松软,人怎么能进施工现场?很多事故其实完全可以避免!”
目前,西安市安监局等相关单位已成立专门调查组,针对事故真正原因展开全面调查。市地铁办也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地铁建设全线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停工整改,整改不到位坚决不开工。”
“每次事故后,总是分析原因、查找隐患、制定安全措施、下发紧急通知,还有一连串的安全大检查,可为什么这样的事故还接二连三?”有市民表示。而记者也在采访中了解到,西安地铁工程自开工以来,尽管警钟长鸣,事故却仍然频频发生。
21家施工单位曾立下军令状
2008年12月30日16时30分左右,在建的西安地铁二号线长延堡站施工人员在进行立模钢板切割的过程中,因钢板掉落地下引发防水材料着火。所幸经紧张施救,1小时后火被扑灭,井下64名施工人员全部安全撤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距这次火灾仅仅66个小时,今年1月2日,西安地铁二号线钟楼站右线隧道内起火,起火原因是工人操作不慎,切割预埋孔时致使焊渣引燃了防水卷材。
66个小时内连发两次火灾事故,为此,西安市市长陈宝根在今年1月公开向市民道歉,并对相关施工单位作出处理。然而,5月26日9点45分左右,西安地铁一号线再次发生市政施工引发着火,一人轻伤。加上此次塌方事故,西安市地铁建设已在7个月发生了4次事故。
前两次事故后,西安市曾对事故责任单位作出严惩:两年内,四家责任单位退出西安建筑市场,并处罚金;事故单位向社会公开致歉;一票否决两家施工单位2008年的创优资格,两年内不得参与西安城市建设招投标;两家监理单位退出西安市场两年,责令更换现场全部监理人员。
同时,对不能履职尽责的政府公职人员,由西安市监察局牵头提出处理意见,从严查处;西安市地铁办向西安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和承诺。根据政府通报,西安市地铁办也曾对两家施工单位各处以20万元罚金,对两家监理单位各处以5万元罚金……
此外,为保证施工安全,西安市还设立过“百万巨奖”。今年1月,市地铁办与参加西安地铁建设的21家施工单位、12家监理单位、21家勘察设计单位,分别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协议。21家施工单位每家缴纳300万元安全生产保证金,并立下安全生产“军令状”。
按照责任书规定,地铁办承诺:承建合同期内,将对其缴纳的300万元安全生产保证金予以统一管理;未发生安全事故的,将如数返还施工单位,同时还将给予100万元的奖励。
地铁办还言明:将加大安全质量小事故的奖罚力度,奖罚标准在原定基础上提高3-4倍,实行重奖重罚。
“铁腕”治理为何难治事故频发
如此“铁腕”治理手段,却仍然没能杜绝地铁安全事故的频发,就在“军令状”立下的半年时间里,西安地铁建设接连发生建筑安全事故。
“西安地铁安全事故为啥这么多?这么频繁?难道是领导不够重视?还是个别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本身就存有漏洞?”接连不断的地铁施工事故,引发了普遍关注。
当日,有媒体发表评论:地铁事故频发源于“安全意识”“坍塌”。文称,我国地铁施工事故频发,“原因首先是技术准备不足”,很多工程前期工作做得不够充分,给后期工作带来隐患。
其次,是“超速”建设。在很多发达国家城市,每年地铁建设里程不超过10公里。而在我国,很多城市每年都有四五十公里地铁投入运营。
“归根结底还是一条,安全意识不够,安全管理不善。坍塌事故频发,不仅是技术、管理之失,更是‘安全意识’的‘坍塌’”,媒体评论认为。(孙海华)
相关链接:
责编:汪蛟龙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