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取得初步成效

 

CCTV.com  2009年07月26日 08:51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西宁7月26日电(记者何伟)中国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4年来已取得初步成效;项目区生态退化趋势明显缓解,水源涵养功能初步恢复,向长江和黄河输出的水资源保持优良水质。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区主要在青海省玉树、黄南、果洛3个藏族自治州为主体的青海南部高原。截至今年5月底,这项总投资75亿元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共完成投资22.6亿元。

  据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介绍,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是国务院批准的迄今中国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支撑三大建设,共有22个子项目,截至今年5月底共完成投资22.6亿元,项目执行进度为90%。今年国家新下达3.4亿元的工程建设任务已开工建设,争取在今年底前完成目标任务。

  据介绍,工程自2005年实施以来,采取退牧还草、禁牧减畜、生态移民、荒漠化治理、草原建设和人工影响天气等一系列措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结构逐渐趋于合理,水源涵养功能增强,草地退化态势得到明显遏制。

  根据遥感分析,2004-2008年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变化比较微弱,且变化速率比工程前的几十年更趋缓慢,变化主要表现在水体局部扩张,荒漠生态系统局部向草原生态系统过渡。其中,草地生态系统变化面积净增加182.75平方公里,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净增加43.21平方公里,荒漠化生态系统面积净减少200.84平方公里。

  其次,工程实施后,三江源全区草地生产能力提高,草畜矛盾趋缓。减畜工程实施后的2005-2008年4年的草地平均产草量,比减畜前2000-2004年5年的平均产草量提高了21.6%,特别是冬季草场产草量的提高幅度高于夏季草场。

  另外,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水土保持和人工增雨项目,工程实施区植被得到明显恢复,水源涵养功能得到初步恢复,源区沼泽、湖泊面积呈现不同程度的扩大。其表现包括,2004—2007年时段的站点年降水量均值为506毫米,比1975—2004年时段净增加28毫米;青海省内向长江、黄河中下游输出的水资源保持优良水质。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中国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的生态屏障,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被誉为“亚洲水塔”。

  相关链接:

 

责编:闫彬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