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7月3日报道 针对近日媒体报道的“美国大使馆自测空气质量,与北京官方数据有分歧”,北京的环保监测专家昨天表示,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事实并不会因某个数据而改变,仅通过1个点位的监测数据,来评价一个区域的空气质量,是不科学的。
有关监测站地点
监测点位岂能以点代面
北京的空气质量近期成为一些媒体关注的焦点。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驻华使馆于去年春天起在一使馆大楼上建立空气监测站,并在其相关网页上定点播报有关数据。但其监测的数据却和北京官方发布的数据有分歧,如6月28日上午,其发布北京空气非常不健康,但当日市环保局网站上的朝阳区空气质量监测为良好。
对此,环保监测专家表示,北京有一套完整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会综合分布全市27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数据。而仅通过一个监测点位的数据,来对一个区域空气质量做全面评价,是不科学的,也没必要认真对待。
有关监测标准
各国监测方法有所不同
此外,对于报道中所提到的“美国大使馆监测对象为尺寸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PM2.5)的含量,北京官方监测对象为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10)”,专家认为,空气中有很多污染物,各国和城市会根据实际需要,有不同的监测方法、监测体系。北京主要监控的PM10,是目前北京的首要污染物。
专家表示,对于颗粒更小的PM2.5的监测在将来会是一个趋势,但目前只有美国和世卫组织有相关标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美国大使馆用一个监测点的数据,套用美国标准,发布北京空气质量,是不恰当和不科学的。
相关链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