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照搬”广州退休中学教师十年前学术成果
黄玉杰、支少容
本报讯 记者黄玉杰、实习生支少容报道:近日,记者接到一名在广州已有50年从教经验的退休中学教师张先生的来电。他称,自己在1999年澳门中华教育会主办的专题讲座上的讲稿内容,被刊登在2006年第三期的《中国家庭教育》上,作者不是自己,而是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杨莲清。
在张先生位于大沙头的住处,他告诉记者:“今年初,我在家里接到一名学生的来电,说他在2006年第三期的《中国家庭教育》里看到一篇题为《走出“爱”的误区———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思考》的学术文章,从开篇起往后的千把字,大部分内容都跟我1999年在澳门的一次教育专题讲座演讲稿第二个小标题下内容相同。”后来,张先生在广州图书馆,找到了2006年第三期的《中国家庭教育》。经过仔细比照,让张先生觉得惊讶的是,杨莲清的这篇文章,从开篇到第一个黑体字大标题下1200多字的内容,照搬了自己1999年演讲稿上第二个黑体字大标题下的文章段落,“除了部分连词外,内容几乎是只字未改,概括性小标题也是‘原封不动’地照搬照用”。杨莲清文章后所列明的参考文献,也没有提到自己的姓名或当年演讲稿的内容、题目。“我的这份演讲稿,不仅仅是当年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内容,还曾入选2001年由广州出版社出版的《面向新世纪关心下一代》以及2003年出版的我的个人演说论文集《春华秋实》。”张先生很心寒,向《中国家庭教育》编辑部、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反映情况,并附上自己的演讲稿、杨莲清发表在《中国家庭教育》的抄袭文章共两份影印版材料。但张先生一直没有收到两方的意见反馈。
昨日,记者致电杨莲清本人,杨莲清当即回应:“这特别可笑!我没看过张先生的那篇文章,也不认识这个张先生,我的文章是自己几十场讲座下来总结的最终论文稿!”但杨莲清紧接着否认了自己有向《中国家庭教育》投稿的行为。“《中国家庭教育》好像是不正规的刊物吧,不公开发行,也没有权威性,但有人告诉过我,我的文章给发表到那去了,我也没在意,反正我是没给这份刊物投过稿,应该是这份刊物私自转了我的文章上去……”语毕,杨莲清以在高速公路上驾驶以及忙为孩子填报高考志愿为由,挂断了记者的电话。
记者随后又马上致电《中国家庭教育》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编辑部。该刊物编辑部主编赵忠心介绍,该刊物编辑部是于2006年收到杨莲清署名的《走出“爱”的误区———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思考》。“当时看到这篇文章的观点还不错,也就直接刊登了。”而关于张先生向杂志社致信反映情况一事,赵忠心表示已收到材料。“对比张先生向我们出示的两份材料,我们的确发现雷同的那1000多字的部分,但仅凭张先生讲稿的影印版,我们也无法认证张先生就享有文章的版权,所以这事也就暂时搁置,我们都没太在意。”赵忠心表示,若张先生当年的这份演讲稿已于2001年、2003年刊发在正式出版物上,杨莲清的行为则涉嫌抄袭。
相关链接:
责编:赵德礼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