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周森锋,当选为宜城市长,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市长”,这件事当然是近日域中一大热点。这本来是件好事,然而一事当前,舆论之间,却充满着猜测和联想。关于周森锋的“家庭背景”,关于他的“后台”,一时之间,沸沸扬扬,说他是什么人的儿子,曰其为某高官的快婿,甚至还有传他的妻子是“市人大副主任”的……
现在当地官方已经出来澄清,周森锋三代农民,是一个从河南禹州乡下走出来的农家娃,他的老父至今还在农村,甚至还在窑场打工。他的岳父母,一个是下岗职工,一个在家无业。至于被称为“市人大副主任”的妻子,其实是周的同学,只是“市人大”的一个副处级干部,现还在基层锻炼。可见“猜测”也好,“联想”也罢,属于空穴来风。
其实这种“猜测”和“联想”,并非只是此次周森锋当市长才有,去年,山东一位“28岁副厅级”干部上任之时,报章网络,不是也说他是一个“高干子弟”,有着深不可测的“背景”吗?后来才知道,这位年轻干部的父亲,只是一位教师,而他的母亲,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和“豪门”无干,与官场无涉……
现在某些舆论,似乎形成一种“定势”,一颗“新星”初升,就“猜测”他莫非“贵胄”,一个新官上任,就“联想”他有什么权力“背景”。所以周森锋一亮相,便不说他本人如何,是否当得起这个“市长”,先来“搜索”他的“血统”。这种心态,当然不甚健全。而这种“定势”,也不止于官场新闻之上,开车肇事,便说其乃“富家之阔少”,群殴打架,便说他是“高干子弟”,等等,成了舆论之间“第一反应”,成了网络之上“思维定势”。
这当然不好,也不符合真实性。然而话又说回来,既称“定势”,那么“势”从何来?既是“联想”,那么又从哪里“联”来?例如干部升迁一事,不少地方,确实存在着“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权力的“荫庇”以及裙带风、子以父贵等等,也不是没有其例,有时还相当严重。像官居某省委副书记的贪官王耀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儿子女婿小舅子一家门统统当了官,这样的恶例,并非只此一家。因此不少网民,由此及彼,由一而三,形成“思维定势”,甚至“殃及无辜”,这恐怕不能简单苛责舆论,而值得我们反思。
既然舆论之间,存在某种“定势”,我们就要研究它。例如此次周森锋的当市长,事前经过公示,又在市人大之上,获得“全票当选”,程序上应是无懈可击的,但为何还会引起那么多的“猜测”和“联想”?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我们善于把握社会舆论生成、爆发的规律,有一点预见性,有一点未雨绸缪,有一点见微知著。例如一位新市长的“家庭情况”,当然不是组织部门要“公示”的内容,但既然人们必然会“猜测”和“联想”,既然公众认为这不是隐私而是一个公务员的“公共信息”,是否就不妨事先吹一点风,以得体的方式“公开”一下呢?这样才会免于被动、免于应付。在人们对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的追求日益强烈的今天,在舆论的多元化、多变化、多选择性日益明显的当下,我们做什么工作,恐怕都不能只局限于把“体制内”的程序走好,而要真正学会面对社会、面对舆论、面对网络。这可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一大新内容。
周森锋的“背景”,似乎已可尘埃落定,但这件事留给我们的反思,却似乎可以深入下去。因为这里蕴藏着的道理,看来并不只限于一个“最年轻市长”的风波。(凌 河)
责编:刘忠博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