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将把生态建设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范围

 

CCTV.com  2009年06月17日 13:0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光明日报   

  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到来之际,我国防沙治沙工作传来喜讯:第三次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防沙治沙出现了历史性转折——荒漠化土地面积首次实现净减少,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近1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现在年均缩减7585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由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这一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还面临哪些困难?今后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防治荒漠化?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主任刘拓及中国林业科学院首席专家慈龙骏。

  初步实现了人进沙退大逆转

  记者: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是如何实现净减少的?

  贾治邦: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防沙治沙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我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批准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颁发了《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这些政策措施将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带入了“工程带动、政策拉动、科技推动、法制促动”的快速发展新阶段,有效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推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16次会议评价:“中国防治荒漠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最近,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长吕克·尼亚卡贾授予我“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实际上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的肯定,是对广大从事和支持防沙治沙工作干部群众的赞誉。

  刘拓: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首次实现净减少的成就主要依赖于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大力执行防沙治沙法,依法治理荒漠化问题。二是继续推进工程建设。目前来讲,防沙治沙方面,中国主要推行的是“六大工程”和“草原保护与治理工程”以及“水土保持工程”。目前这方面的投入每年政府要拿出100亿—150亿元人民币,这个力度将来还会继续加大。三是从政策层面鼓励各阶层投入到防沙治沙当中,这里包括政府对已经防沙治沙的林子实行收购政策和土地更加优惠的使用政策。

  现在,我国第二大沙漠——新疆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内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先的戈壁荒漠如今青草绿树,有近5万亩的经济防护林正成为固沙前锋。经过几十年努力,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宁夏沙化和荒漠化面积锐减,自然保护区面积逐年扩大。目前自然保护区由过去的几个增加到现在的13个,总面积达到54.71万公顷。沙漠化面积也由上个世纪70年代的165万公顷,减少到现在的118.3万公顷,输沙量由过去的20502.9万吨减少为14700万吨,初步实现了人进沙退大逆转。

  荒漠化防治形势仍然严峻

  记者:现在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是否可以松口气了呢?

  贾治邦:还不能松气,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仍高达263.62万平方公里,生态十分脆弱。由于历史原因,荒漠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欠账很多;防沙治沙投入严重不足,与实际需求相差很大;个别地方对治沙工作重视不够,封禁保护措施不到位,滥樵采、滥放牧、滥开垦等问题依然突出。我国北方地区风沙危害十分严重,近4亿人口、5万多个村庄、1300多公里铁路、3万公里公路、数以千计的水库、5万多公里沟渠常年受到风沙危害。加强荒漠化防治工作,构建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对于根除沙患,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根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记者:也就是说,我国国土中仍有四分之一以上处于荒漠化状态。

  贾治邦:是的,可以这么理解。

  多管齐下遏制沙化土地蔓延趋势

  记者:今后的荒漠化防治工作有何设想和要求?

  慈龙骏: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五个结合:一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促进沙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二是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特别要重视现有植被保护,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三是现有技术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提高防沙治沙的科技含量。四是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不断完善防沙治沙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各种社会主体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实现治沙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防沙治沙的强大合力。五是扩大治理面积与提高治理质量相结合,狠抓质量管理,提高防沙治沙的综合效益。

  在防治战略上,要坚持综合防治、科学防治、依法防治。制定有吸引力的产业政策,加快沙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沙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水平和生态文明观念。严格按照《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的要求,把生态建设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严格进行业绩考评。

  在政策措施上,进一步明确土地权属,坚持并优化谁投资、谁治理、谁受益的利益分配政策,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防治沙工作的积极性,切实维护沙化土地治理者的合法权益。

  在技术支撑上,做到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大力推广各种沙化土地治理技术和模式,提高防沙治沙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当前要根据不同沙化类型区的实际情况,尽快启动实施封禁保护区建设工作,遏制一些地方沙化土地蔓延的趋势。(郑北鹰)

  相关链接:

责编:高松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