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山东潍坊人事局下死命令 一帮三解决学生就业”的新闻,引起网友的关注。据这条新闻报道,潍坊市人事局局长杨同光给全体干部下了“死任务”,每名干部至少要为3个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
“找工作怎能行政摊派”成为质疑的焦点,网友怀疑此举会助长不正之风,令找工作“走后门”合法化。
昨天,本报记者专访了潍坊市人事局局长杨同光。
“帮毕业生找工作没有强制性”
新京报:潍坊市人事局是给干部下达了帮助毕业生落实工作的“死任务”吗?
杨同光:这个事情绝非行政命令,也不是以政策或者文件形式传达的,只是我在一次会议讲话(潍坊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中提到的一项工作,没有强制性,更谈不上“死任务”。
我在会议上表示,这个任务一定要重视和完成。媒体在报道时,就用了“死任务”,它是加了双引号的。
新京报:也就是说人事局下死命令给学生安置工作是不可能的?
杨同光:我们哪有那个权力,企业也不听我们的。
要是真让人事局安排所有的工作,那就必须回到计划经济,从大学招生开始就由人事部门参与制订招生计划,这样才能保证毕业后都予以安排。
如今是市场经济,就业方式多样化,加上大学扩招得厉害,下命令就能全部安排就业,真是天方夜谭。
“我们哪有可能利用职权安排工作”
新京报:你们怎么会想起做这项工作的?
杨同光:这源于市委号召的为民办实事的通知。大约是4月20日前后,我们拟定了几条办实事的项目,其中包括每名干部帮助3名特困学生找工作。
新京报:人事局如何来认定所帮扶的对象确实是特困生呢?
杨同光:人事局有特困生档案,毕业生在学校可以申请,审核通过后的信息会汇总到我们这里。
我们的原则是,各县市区人事部门负责落实该县市区户籍的特困生就业,市人事局负责潍坊市区户籍的特困生。
新京报:但是会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人事干部利用手中职权,帮自己的亲戚找工作,这不是让走后门光明正大起来了吗?
杨同光:职权?哎呀,我们哪有可能利用职权安排工作啊?我们帮助找工作,介绍工作,都是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推荐用人。在用人这方面,企业遵循的是市场规律,我们起到的只是桥梁作用,哪有强制企业用人的道理。
相关链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