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2003年以来全国接收安置转业干部36万余名,推出一些比较科学实用的创新举措
●现状:全国424个市(地)探索形成多种分配办法,积极推进考核考试基础上的公开择岗
●趋势:树立军地人才一盘棋观念,增加专项教育培训经费,进一步提高军转干部整体素质
●改革: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累计达9.7万人,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创业就业能力不断提升
2008年,全国顺利完成5.6万余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记者从今年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会议上获悉:2003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以来,全国共接收安置转业干部36万余名。在连续几年转业干部数量较大,各种大事、急事牵扯精力较多的情况下,军地各级组织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军转安置任务。这期间,各地纷纷推出一些比较科学、实用的改革创新举措。认真调查总结这些好做法,使有些好的经验进入全国的政策性工作指导,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不断改进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一环。
先考核后择岗:多年探索求公正
面子大不如贡献大
1、没“关系”的他,当上了省总工会副主席
如果一名军人在边防工作28年,荣立过二等功,当他转业到内地的时候,究竟会想些什么?答案肯定各不相同。浪漫一点的会说,想起戈壁红柳。现实一点的会说,想起内地生活的舒适。
驻守帕米尔高原的喀什军分区原政委胡同军,就是这样一名边防军人。当转业到内地的时候,他没想戈壁红柳,也没想舒适生活,只是隐隐约约地担心:自己没任何“关系”,工作可能安置不好。让胡同军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获任江苏省总工会副主席一职。
熟悉情况的人都说,这要感谢江苏省探索建立了军转干部安置的一项好制度:量化考核,积分选岗。军转干部和他们的亲属普遍感到,这一模式的最大好处在于变被动安置为公开择岗。
所谓“量化考核”,就是根据军转干部资历和在部队期间的贡献进行考核,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量化积分。所谓“积分选岗”,就是根据积分排名,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选择安置岗位。在江苏,这一办法从2001年起开始探索,2004年起在师团干部中试行,2007年底由省委组织部下发文件进行规范。
令人欣喜的是,“幸运”不仅仅属于胡同军一人。今年春节前后,江苏省省直机关和南京市分两次拿出43个岗位,供30名师职转业干部选择,结果人人得到妥善安置。泰州市在江苏率先试行“量化考核、积分选岗”,近年来先后为军转干部在市级党政机关安排59个副处以上岗位,目前市级党政机关正副处级实职领导有四分之一是军转干部。
2、地方量化赋分的公示,静悄悄走进部队营区
在部队立过哪些功?受过什么奖?这些不能仅凭档案记载,还要到部队听听反映如何,看看实情怎样。从去年开始,驻山东省部队干部转业,凡在省内安置的,其军龄、立功受奖、在艰苦地区或特殊岗位服役时间等情况,量化赋分后一律要在军转干部所在部队公示3天。山东省军区转业办主任梁振爱介绍说,不仅如此,对在部队服役期间受过处分的干部还要予以减分。
早在1997年,山东省就率先在省直单位试点,采取考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办法安置军转干部。从2001年起,经广泛征求意见,继续实行笔试,取消了面试,代之以考核——依据军龄、立功受奖、在艰苦地区或特殊岗位服役时间等情况进行量化赋分,与笔试成绩相加后等于总分数,确定入围人员,然后根据填报志愿进行分配。自2007年起,在省直单位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按分数排名次选择单位的安置办法。
谈到对考试的把关,一位2008年安置的转业干部说,考试全程由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有效避免了各种违纪问题的发生。而在公开择岗过程中,山东省的一个亮点则是:允许军转干部带家属进入现场,既可了解情况,又可当个好参谋。
3、公开的好处有哪些,不妨听听几句“顺口溜”
与江苏、山东两省一样,许多省(区)市的探索实践表明,改革创新益处多多。地方的同志说,通过考试,能反映军转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能力。部队的同志则认为,考核即量化赋分,能够充分反映军转干部在部队服役期间的德才表现和业绩贡献。
经过多年探索,先考试考核后择岗,终于在不断完善中逐渐普及开来。全国424个市(地)探索形成了以考核选调、考试考核、双向选择等多种分配办法,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阳光操作”、“效能人事”和“依法安置”。此举从制度上防止了安置工作中的不正之风,把岗位选择权交给军转干部本人、鼓励现役干部在军营建功立业的政策导向也十分明显。
凡此种种,有人用“顺口溜”的形式进行了概括:“背景硬不如军功章硬,路子广不如知识广,关系强不如能力强,面子大不如贡献大”;如果说原来双向选择的办法是“既要考又要跑”,现在则是“只管考不用跑”。
“顺口溜”有时反映民意。当然,这一改革创新也有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有人提出,在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考试课目;也有人提出,要根据形势变化调整量化赋分办法,参加维和、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的情况应该及时纳入积分范围,等等。
人才就是财富:军地如何一盘棋
一手推开“两扇门”
4、四个数字比例搅活一池春水
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和地方的共同财富。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军地双方责无旁贷。现实中,总有一些人甚至一些单位,有意无意地把安置军转干部当成一种负担,看成是一个包袱,总担心军转干部“抢”饭碗,“争”位置。
如今,在浙江省,许多单位乐意接收安置军转干部。采访中,浙江省军区转业办主任黄运成为我们揭开了谜底:经省军区与浙江省编办协商并报浙江省委常委会批准,对接收军转干部增加编制的办法进行调整改革——师职干部按1∶1增加编制,正团职按1∶0.75增加编制,副团职按1∶0.5增加编制,营职以下(含专业技术干部)按1∶0.25增加编制。
浙江省军转办主任周锦泽认为,在部队担任各级主官,以及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机关干部,转业后经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短期培训,在行政、管理、人事等岗位发展,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优势。为此,他们提出,军转安置质量的提高有三个具体标准:安置进党政机关的军转干部比例不降,安置工作重点继续突出,安置工作的透明度更高。经过军地共同努力,浙江省军转安置形势喜人:2008年,分配到各级机关(含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的军转干部占到计划分配总数的76.95%,在全国名列前茅。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