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得!我要退了!888元的婚宴标准弄成这样,我招待人家吃饭,我不需要什么优惠,这是什么菜嘛,如果不行,12号的婚宴马上改地方!”
“大家今天坐在一起吃饭就是朋友,我这个人就是这样,有什么说什么。”
“一是请从天津、深圳来的媒体朋友,二也想看看这儿的菜品好不好噻。我在这里结婚,是给你们最大宣传,还这样应付我!”
5月6日,在德阳一家“看上去有些档次”的酒店,和服务员发脾气的,是被媒体称作“救援狂人”的陈岩。在报道中,他是“地震中救人最多的志愿者”、中国国家救援队唯一“编外人员”。
昨天,也就是地震一周年纪念的日子,37岁的陈岩在这家酒店办喜事,新娘是他在救援中结识的28岁的北川安昌县女孩彭露。
采访手记
5月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岩有些疲倦,亲自和婚庆公司交涉,“好多事还没有定下来,明天还要到央视录节目。”
5月12日,盛大婚礼举行,豪华宴会厅里摆了70多桌,“记者多,朋友多,菜品要多,必须好。”陈岩此前在婚礼台上详细“导演”。
他是老板,是志愿者,是“救援狂人”。而他现在忙碌的,不是救人,不是生意,是参加纪念5·12周年的节目录制,接受各路记者采访。
记者采访、拍照的过程中,他总能积极配合,并教会老婆如何应答记者的提问。
无论如何评价陈岩,大灾面前,救人是硬道理。他做到了。
谁授予他“救援狂人”称号
关于“救援狂人”这个称号,记者想找到“原创者”。
记者看到关于陈岩的最早视频资料,是去年5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拍摄的画面上,他和身着桔黄色制服的国家救援队一起抬出被埋者。
画面被网民记住,授予陈岩“救援狂人”称号。不过,最早出于何人之口,已不可考。
去年5月18日,新闻联播推出《抗震救灾英雄谱》,第一个介绍的就是陈岩。当时的报道中,陈岩的身份被误称为广东东莞一家企业的老总。
“救援狂人”四字最早见于媒体的,或许是去年6月15日的《现代快报》,报道称他先后从废墟里救出20多个孩子,被誉为“救援狂人”。
去年10月7日,新华社正式提到陈岩“救援狂人”的名号,并不忘提及这是广大网民的功劳。报道称“他和救援人员一起抬出被埋者的照片成了陈岩在地震灾区十多天时间里的真实写照,一时间被网民赋予了‘救援狂人’的名号”。
自此,“救援狂人”经过国家通讯社的“认证”,成为陈岩最广为人知的身份。
记者大致统计,在地震发生以来,国内各地从电视到报纸,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从新华社到各地都市报,超过20家媒体都提到了“救援狂人”陈岩。
〉〉〉〉〉〉《中国精神 汶川见证》大型直播活动精彩回顾〈〈〈〈〈〈
[视频]中国精神 汶川见证--难忘一刻:汉旺大钟永久停留2点28分
[视频]中国精神 汶川见证--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见证地震的“威力”
[视频]中国精神 汶川见证--汶川大地震博物馆:铭记这段历史
[视频]中国精神 汶川见证--我们永远在一起 再次走进北川中学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