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我驻南使馆被炸十周年祭 专家称美国应深刻反思

 

CCTV.com  2009年05月08日 09:2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环球时报  

清理后并种上草籽的被炸使馆大院。 照片为 金晓蕾拍摄

    使馆正门。可看到清洁工作正在打扫,为5月7日十周年纪念及立纪念碑活动作准备。照片为 金晓蕾拍摄

  据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我驻南使馆被炸10周年祭”,很多中国网民这两天在自己MSN签名后加上了这样沉重的一句。贝尔格莱德时间1999年5月7日午夜(北京时间8日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牺牲,馆舍严重毁坏。这是人类历史上野蛮的一幕。10年过去了,美国媒体“选择性遗忘”了这一事件,美国官方的反思更是少见。“误炸”是美国的最终解释和态度,只有在遇到一些中美军事对峙事件时,“炸馆事件”才会被偶尔提及。美国总统中国顾问团的一位成员说,10年后中国已经崛起,中美关系也稳定并朝着良好势头发展,当年“误炸”已成历史一瞬。但在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看来,10年来正是因为中国付出极大诚意,中美间的合作没有止步反而扩大,但美国对中国的戒备心理和潜在敌意还没有随着这一页被历史翻过而消失。

  5月7日中午,在被炸使馆前,人们立起了纪念牌。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国邦和贝尔格莱德市长吉拉斯为纪念牌揭幕、献花。纪念牌上用塞语和汉语刻着:“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以此缅怀罹难烈士。”参加活动的一位市政府官员说:“被美国操纵的国际社会没有对炸馆事件作出应有反应,也没有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

  美国总统奥巴马中国顾问团成员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说,近来在华盛顿智库的研讨会上,中美建交30周年、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10周年等事件都会被提起。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4月底主办了一次有关中国青年的研讨会,会上就提到使馆被炸10周年。他认为,“误炸”言论在美国已定调,当时造成“误炸”的人也已作古,被炸事件在美国已逐渐被淡忘。10年后中国已经崛起,中美关系也稳定,并朝着良好势头发展,当年“误炸”已成为历史一瞬间。

  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戴旭则认为,美国当然不会说是“故意”炸的,美国人和中国人心中都知道是怎么回事。10年了,作为历史事件,“炸馆”这一页已经被翻了过去。但对于美国来说,这一页不能说翻过去就翻过去了,还应该看到问题的本质,美国还是有挑衅中国主权的事件,特别是最近美军监测船在南海和黄海的举动,都可以说与当年的炸馆、撞机事件有因果关联,表现出美国的戒备心理和潜在敌意。戴旭说,这种心理和敌意不会随着这一页而消失。这10年美中进行了广泛的合作,这是以中国付出极大诚意为基础的,而发展关系更要看双方的努力,美国应吸取教训,不要做挑衅他国主权的行动。对于“误炸元凶”已经遇害的说法,戴旭认为,个人执行的是国家意志,炸馆事件让个人去承担是对个人的不尊重,我们希望这一页翻过去,但也希望美国进行深刻反思。

  戴旭的分析在美国一些舆论中可以找到注脚。美国詹姆斯顿基金会4月30日的文章说,“中美最近发生的海上对峙事件表明中美两国的防务对话在过去20年中取得了多么少的进步”,并把责任推到中国,说“在炸馆事件、撞机事件和台湾军售事件后,中方多次中止军事交流和其他防务合同”,“美国官员希望进行更具实质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而中方则选择更加象征意义的高层交流”。美国“国家利益在线”5月1日有一篇文章又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说“像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和2001年的撞机事件等还将不可避免地发生”。

  在采访中,有中国学者认为,中国使馆被炸一事从客观上给了中国一个深思和转变的机会。一方面,民众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增强整体国家实力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坚信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国防工业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和捍卫经济建设的成果。1999年后,大量低工效、高能耗的军工企业通过政策性破产被淘汰,保留下来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安全改造的政策性投资,增强了技术力量和经营能力,发挥了军民结合的整体优势,还创造出一批具有生命力的品牌。●环球时报驻塞尔维亚、美国、匈牙利特约记者 金晓蕾 温燕 李震 ●伊文 李洁思 王军

  相关链接:

责编:赵德礼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