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鄂尔多斯副市长:发展为民 为民发展

 

CCTV.com  2009年04月29日 10:1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网  

  鄂尔多斯(汉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毗邻晋陕宁三省区,三面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辖七旗一区,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9万,其中蒙古族16.8万。鄂尔多斯历史悠久,资源富集,煤炭探明储量1496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7504亿立方米,分别占到全国的1/6和1/3,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

  改革开放之初,鄂尔多斯是内蒙古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 8个县级行政区有5个是国贫、3个区贫,是内蒙古的“西部”。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国家能源战略西移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实施资源转换战略,逐步形成了以新型能源化工业、现代农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以“一市两区、三个组团”为核心区的城镇体系,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5%,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特色城镇化“三化互动”的发展之路。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3亿元,居全国地级市第51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万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居全国地级市第3位;财政收入265亿元,居全国地级市第3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35元,居全国地级市第29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52元,居全国地级市第42位。成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扩散蔓延和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发展又呈现良好态势。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0.4亿元,同比增长20.3 %。完成财政收入100.9亿元,增长8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7%和17.2%。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这些年鄂尔多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无论是发展战略、政策导向还是具体措施,都以关注、改善和保障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战略上,牢固树立富民强市思想,努力推动产业理念由经济价值取向向产业富民转型。在政策导向上,引导各级党委、政府强化民生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在激励机制上,适时调整考核指标体系,加大民生指标权重。在投入保障上,着力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五”以来市财政累计投资160多亿元,办成了许多过去多年想办无力办甚至不敢想的民生大事。在保障民生的方式上,改变过去救急和输血的被动方式,更加注重建立普惠制新型社会福利体系,更加注重建立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在民生内涵上,把生态、文化等内容纳入民生领域,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与其他民生工程一并落实推进。我要向大家介绍的主要是关注、改善、保障民生方面的事情。

  一、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先导工程,加快构筑现代化教育体系。2000年以来累计投资63亿元,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教育振兴工程。首先着力解决上好学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大力度撤并乡镇中小学,提高教育的集中度,城镇核心区和城镇新建高标准学校70多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选聘优秀教师,极大地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为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全年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和高中普及率达到100%、99.7%和84.5%。二是着力解决群众上得起学的问题。从2005开始相继实行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高中阶段蒙语授课学生和低保家庭子女学杂费全免。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还免除了教辅用书费用,部分旗区已开始实行十二年免费教育,预计全市在2010年全部实行。三是着力解决教育体系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积极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努力创办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鄂尔多斯职业技术学院相继招生,内蒙古工业大学准格尔学院、清华大学鄂尔多斯职业教育基地正在加紧建设。

  二、加快构筑高标准、全覆盖的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健康鄂尔多斯。紧紧围绕病有所医,投资近21亿元对全市的医保制度、医疗卫生设施、服务体系进行强化完善和改造建设。一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5年启动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保险,常住人口参保率达到100%;2006年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去年进入全国试点,参保率达到80%。二是加快构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51个乡镇标准化卫生院建成,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在年内完成,街道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逐步完善。初步构筑起“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双向转诊、分级医疗”和“小病不出乡村、常见病不出旗”的就医新格局。三是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选聘2名医学类本科生,用三年时间将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轮训一遍,进一步提升农村牧区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让鄂尔多斯人民老有厚养。采取个人缴费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男年满60岁、女年满55岁的城乡居民,参保后每月可领取养老金450元和200元,年满75岁的居民直接领取,发放标准每3年调整一次,这一制度去年实施,到目前综合参保率达到62%,有14.2万人已拿到了养老金。

  四、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打造充分就业城市。坚持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政策富民相结合,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一是切实解决创业、就业的技能培训问题。捆绑各类培训资金,对农村牧区高考落榜生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转移进城农牧民、下岗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二是实施万名大学生就业计划。对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要求驻鄂尔多斯各大企业优先录用鄂尔多斯籍大中专毕业生。三是建立城乡干部职工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实行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津补贴全市“同城待遇”,连续三年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地方津补贴。逐步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坚持走转移农牧民、减少农牧民、致富农牧民的路子,大规模转移农村牧区人口,6年转移农牧区人口30万,使更多的农牧民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五、以农牧民转移安居房为突破口,构筑多层次、较高水平的住房保障体系。从2008年起连续3年每年建设200万平方米左右的经济适用住房和5万平方米廉租房,基本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实施转移农牧民安居工程,将转移进城农牧民住房纳入城镇住房总体规划。从今年起,每年建设100万平方米农牧民转移进城安居房。

  六、着力增加居民的幸福指数。组织实施了民族文化建设、城市形象塑造,市民素质提升“三大工程”,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一系列创建活动,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工作城市行列。精心组织艺术创作工程,向全国推出一批艺术精品;投巨资建设博物馆、民族剧院、图书馆、艺术中心、新闻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等文化设施,为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和需求提供了更好、更多的场所,同时也是地区软实力的提升。

  七、大力度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鄂尔多斯地大物博,人口不多,但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本建设,一以贯之的贯彻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全力实施国家“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积极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政策,保护生态建设成果。与此同时,既要金山,又要青山,2003年以来,先后关停取缔高耗能、高污染企业614家,关闭地方小煤矿1600多座,削减烟粉尘68.7万吨、二氧化硫14万吨,淘汰落后产能3000多万吨,虽然直接影响了120亿元GDP和20亿地方财政收入,但大幅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4天,同时也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腾出了空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3.6%提高到21.56%,植被覆盖度由25%提高到75%以上,实现了由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大为改善的历史性转变,人居环境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我们深知,鄂尔多斯毕竟还是一个年轻的城市,还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城市,与东道主惠州市及受奖的29个城市相比,不尽人意之处仍然很多。此时此刻,使我不仅想起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鄂尔多斯的情景:1995年4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同志视察鄂尔多斯,我们的盟委书记汇报说,鄂尔多斯是一个大地方,是个穷地方,居自治区后列,又是个好地方,资源富集,民风淳朴,蓄誓待发。胡锦涛同志说,大地方是客观的,穷地方是暂时的,好地方是长远的。12年后,2007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来到鄂尔多斯,看到鄂尔多斯的巨大变化,总书记充满深情地对我们的书记说,鄂尔多斯是“一颗明珠”,一定要让她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辉。我们深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已经把一个穷地方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好地方。我们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逐步变成现实,把一个更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鄂尔多斯展示给世人!

责编:刘立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