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3日电 据淮河水利网消息,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日前在在2009年淮河防总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淮河防汛抗旱形势严峻,任务非常艰巨,面临五大困难。
刘宁表示,淮河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方气候过渡带,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导致水旱灾害多发、频发、旱涝交替发生,也决定了淮河防汛抗旱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目前,淮河流域的防汛抗旱能力还不高、工作中还有不足、与实际需求仍然有很大差距。
他介绍,一是水库安全隐患多。淮河流域有各类水库5700座,其中病险水库占40%,尤其是中小型水库量大面广,病险数量多,防洪标准低,管理比较薄弱,遇突发性强降雨,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很多病险水库正在实施除险加固,已完成加固的病险水库大多没有经过大洪水考验,安全度汛任务很重。
二是山洪灾害防御难。淮河流域山区多,大别山、沂蒙山等山区受台风和突发暴雨影响大,是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多发、易发地区。由于山洪等灾害预报难度大、预报精度低、预见期不足,有效防御非常困难,在恶劣条件下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是蓄滞洪区运用难。淮河流域大部蓄滞洪区没有分洪控制工程,启用时须临时扒口行洪,启用难度大,分洪时机不好把握,难以做到及时、适量、有效行洪。此外,淮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蓄滞洪区启用频繁,区内人口多、安全救生设施少,人员转移与安置难度大,维稳工作任务重。
四是支流治理滞后。淠河、史灌河等淮南主要一级支流标准偏低,治理滞后,堤身质量差,堤基和穿堤建筑物隐患多,在汛期高水位时,常常发生渗水、管涌、滑坡等险情,导致洪涝灾害。
五是平原区排涝能力低。虽然近年来加大了淮河治理力度,但主要是针对骨干河道进行治理,除涝工程建设明显滞后,平原洼地排水能力普遍不足,现有排涝设施大多年久失修,一旦遭遇强降雨往往会发生大面积内涝,造成严重损失。
责编:闫彬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