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甚至全国都享有盛名的“北京古都风貌保护与危房改造专家顾问小组”(俗称“十人专家组”)日前扩容,增加了四名60余岁的“新兵”。同时,专家组也正式更名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顾问组”。
新增的四名专家是王静霞、陈晓丽、柯焕章、边兰春,这四位均为城市规划或城市建筑设计领域的专家,其中,王静霞、陈晓丽也是专家组的首批女专家。其他十位老专家为郑孝燮、吴良镛、谢辰生、李准、罗哲文、宣祥鎏、徐苹芳、傅熹年、王世仁、王景慧。
2004年11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聘请城市规划和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组成“北京旧城风貌保护与危房改造专家顾问小组”,2007年调整为“北京古都风貌保护与危房改造专家顾问小组”。本次又调整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顾问组”。
近年来,在前门大街改造、鼓楼东大街改造、南锣鼓巷改造以及烟袋斜街改造工程中,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被有关部门广泛听取和采纳。
■ 对话
“拆迁少了,会也少了”
昨日(6日),就北京旧城保护的成效,专家组“扩容”的目的,“十人专家组”的成员之一,考古学家徐苹芳接受了记者采访。
新京报:专家组成立5年来,在保护旧城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绩?
徐苹芳:最大的成绩是,北京城从过去的大面积拆迁发展到现在的微循环改造。这在全国都是做得最好的。
新京报:十人专家组已经是一个非常牢固和权威的集体,为什么这次又增加了四个人呢?
徐苹芳:我们平均年龄70多岁,郑老(郑孝燮)已经90多岁了,吴良镛去年生了一次病,李准身体也不太好。我们开会有时一半人都凑不齐。这次增加的四位都是60多岁,可以说是“年富力强”。
新京报:现在还经常开会讨论项目吗?
徐苹芳:现在会少了很多,以前是天天开,因为那时候总是拆迁。现在拆的少了,会也少了。如果什么时候能不用再开会了,说明咱北京的城市保护做得很好了。
新京报:你对政府部门提过哪些建议,对方的回应如何?
徐苹芳:提了太多太多建议了。只要我们这些专家提了建议,都会被采纳,政府部门会修改或者部分修改项目计划。
新京报:作为保护旧城的专家,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徐苹芳:坚持,只要坚持,就会有结果。比如前年,有一条地铁线要从文津街走,文津街的两旁是故宫和北海,我们当时就表示反对,后来这条地铁线向北绕,走了平安大道。(王荟)
责编:许桂梅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