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十分空旷,铺了满满一地的白菜”,拿着刚刚完成不久的调研报告,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硕士生邓宇虹的思绪又回到了半年前。
去年9月,邓宇虹参与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调研课题组,她所在的小组去了内蒙古,一地的白菜是她到固阳县卜塔亥乡一个寄宿制小学时第一眼看到的场景。除了内蒙古外,其他组的成员还到了山西、河南、江西、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大多数寄宿制学校的条件太差了,差到如果不是亲临现场我根本无法想象的地步。”邓宇虹说。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农村学龄人口减少,近些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在对农村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成了这种调整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寄宿制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学校服务范围以及照顾留守、单亲儿童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他们承担着太重的负担,生存状况非常艰难。”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讲师成刚博士说。
寄宿制学校也有贫富差距
豪华和简陋并存
当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宗晓华来到河南省某县级市的一所寄宿制中学时,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与邓宇虹不同的是,让他震惊的是这所学校的奢华。
“我在北师大念了3年博士,换了3个宿舍,也没住上带空调和淋浴的房间,而这所初中的宿舍全部配有冷暖空调和淋浴,室内窗明几净,楼下配有洗衣房。”宗晓华说。
成刚介绍,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大致可以分为“工程内”和“工程外”两种,“工程内”是指国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内的学校,2004年~2007年,中央安排资金100亿元,重点支持尚未实现“两基”的西部农村地区,新建和改建7700余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央寄宿制工程拨款基本流向了这些学校。与中央的政策相呼应,各省份也纷纷拿出资金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寄宿制学校。让宗晓华感到震惊的学校就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校。
“‘工程内’学校的建设非常严格,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硬件条件进行,所以,这些学校的硬件都非常好。”成刚说,这样的学校毕竟是少数,农村大部分寄宿制学校都是“工程外”的,条件非常差。
离开那所有空调有淋浴的豪华寄宿制学校后,宗晓华第二天就来到了一个乡镇的寄宿制学校,与上一所学校相比,这里简直可以用残破不堪形容:“一个女生宿舍的窗户只有窗纱没有玻璃,另一个窗户用塑料布蒙着。校长解释说,因为玻璃碎了,没来得及安装。男生宿舍楼的墙壁白灰已经斑驳脱落,全是30个人以上的大通铺,有些床板凸凹不平。没有专门的盥洗室,只有楼下的几个露天水龙头。”看到这些,宗晓华的鼻子都酸了。
调研人员发现,一些非常需要资金支持的学校并没有进入“工程”,而有些本来条件已经不错的学校却仍然被划入了“工程”,“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很有可能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成刚说。
寄宿制学校运营成本高
校长都成了节约能手
“在一些寄宿制学校周边能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邓宇虹说,在内蒙古一所县寄宿制中学附近,有一个非常活跃的租房市场,大约1/3学生在校外租房住。
“校舍的资金还没有完全到位。”邓宇虹得到了这样的答复。调研人员在很多地方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
“虽然国家有大量资金投入,但资金仍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成刚说。实施“一费制”后,我国农村学校维持正常运行的经费来源主要靠财政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是相同的,但是寄宿制学校的运营成本显然远高于普通学校,所以,不少寄宿制学校面临着巨大的经费缺口。”
“至少有几项成本是新增的,”成刚说,“宿舍及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成本、食堂与食堂工作人员成本、宿舍与食堂的管理成本、寄宿生早晚自习教学辅导人员的经费支出,另外,水费、电费等成本也会因为寄宿制而迅速增加。”
调研表明,以上几项经费占学校总经费的15.59%。“我在内蒙古调研,这里的供暖季有4个月,去年由于煤价上涨,一位校长说仅煤钱就占了教育经费的一大半。”邓宇虹说。
“即使是‘工程内’的学校,也存在着资金缺口”,成刚说,国家对于寄宿制学校的资金投入,主要是“主体工程”,也就是宿舍楼的建设,而对于配套设施则需要自己解决。“所以,不少学校有了漂亮的校舍,但是宿舍内配不上像样的床,也挂不上窗帘。”
一些学校有着光鲜的外表,但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艰苦,“很多学校的食堂都十分简陋,很少有供学生就餐的地方,吃饭时孩子们都拿着碗蹲在院子里。”邓宇虹说。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每个寄宿制学校的校长都成了节约能手,不少学校严格控制学生的用水用电,学生晚自习结束后只留10分钟有灯光的时间供洗漱,即使这样,“每增加一个寄宿生,学校最少要增加100~150元的经费支出。”江西一位寄宿制学校的校长说。四川雅安三合小学的校长则称因为实行寄宿制,“学校每个月亏损1000元上下”。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