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杭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CCTV.com  2009年03月15日 19:0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3月15日电(记者 江耘 实习生 郑莉娜)2月25日上午9点,杭州市余杭区东湖街道梅堰社区党委书记陈敏晓接到区委组织部电话,通知她下午1点45分到新侨饭店开会,她习惯性地问什么会,对方表示具体什么会也不清楚。

  “到了新侨饭店,我好奇地往会议室门口看看,原来是市委全委会成员会议。市委全委扩大会议我曾参加过,可市委全委会成员会议还是第一次参加呢。”陈敏晓至今回忆起来心情还未平静。

  陈敏晓告诉记者,直到坐定后听市委王国平书记宣布,才知道自己被抽签选中来参与“两轮推荐、两轮票决”市管正局级领导干部的选拔工作。

  2009年1月12日,杭州市委正式启动了选拔工作,首次不明确岗位,从279名符合条件的市管副职中,经过全市领导干部会议(邀请党代表参加)、市委全委会两轮民主推荐,市委常委会、市委全委会(邀请党代表参加)两轮差额票决,确定了6名市管正局级领导干部。这次干部选拔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一次创新,是一次真正放权于民的大解放。

  创新一:普通群众参与干部的初始提名

  杭州市此次选拔市管正局级领导干部,改变了以往多由组织推荐的做法,而是让普通干部群众参与干部的初始提名,推荐视野也放大到了全市。

  “作为一名基层党代表,让我们参与推荐市管正局级领导干部,感到特别的荣幸,也感觉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来自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岳庙管理处的金霞至今还很激动。

  在第一轮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民主推荐时,参加推荐人员达256人,包括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纪委委员,各区、县(市)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市级离退休老领导,以及用抽签方式随机确定的60名市党代表。

  从提名主体来看,让普通干部群众参与干部的初始提名,实现了由组织推荐提名向群众提名、由个人提名向集体提名的转变,进一步规范了干部提名的主体、原则、程序,较好地解决了拟任重要职位人选由谁来提名的问题,实现了干部选任的关键性突破。

  “干部让老百姓来选,选出来的干部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也更能向老百姓负责。” 一位参与推荐的老同志说。

  创新二:“从279到6”的竞争性选拔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卢春强,是从279名符合条件的市管副职中脱颖而出的10名建议人选。在市委全委会成员会议差额票决前,还增加了10名建议人选现场回答问题的环节。

  卢春强最后一个登台作15分钟的个人陈述。随后,他与其他9名市管正职干部建议人选一起,等待市委全委会全体成员和市党代表的选择。“上午十点多才拿到考题,这场最后的大考只有二个多小时的准备时间。”卢春强表示,在这之前,他从未经历甚至观摩过这样的干部选拔。

  10位建议人选现场演讲结束后,根据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党代表投票结果,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了6名市管正局级领导干部拟任人选。临安市文广新局局长、市党代表诸林森说,“当时看着10位建议人选上台回答问题,心里也捏了一把汗,面对台下那么多人,特别是市领导都在场,谁能不紧张呢?”他说从建议人选的回答问题中,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维是否创新,思路是否开阔,这些都能检验综合素质。

  杭州市文澜中学副校长、市党代表徐青青见证了10位建议人选激烈的角逐。“听了10名干部的演讲,觉得他们确实有才华,有能力,综合素质高。最后胜出的6名干部,都只有40岁出头,年轻有为。”

  “我们探索了全程差额选任办法,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等,进一步完善了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方式,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变关门选将为擂台选将。”杭州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在选拔的全过程,积极引入了竞争机制,采取279到30、30到15、15到10、10到6的差额比例,最终产生了6名市管正局级干部,实现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1/2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