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藏族老阿妈次仁曲珍(左)、德吉(中)、普次(右)在送菜途中(3月12日摄)。从1982年开始,西藏亚东县下亚东乡仁青岗村的三位藏族阿妈每周或每半月一次为当地边防哨所免费送菜,先后为哨所送菜60多吨,往返里程约5万公里,被哨所一代又一代官兵亲切地称为“妈妈”。新华社记者涂洪长摄
新华网拉萨3月13日电 题:3位藏族阿妈:10万里风雪拥军路
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涂洪长、王逸涛
一条崎岖难行的山间小道,从海拔2800米的西藏亚东县下亚东乡仁青岗村起,蜿蜒穿越原始森林区、乱石峭壁区和冰雪封冻区,通向海拔4700米的雪域哨所詹娘舍。
这条天路,见证了3位藏族阿妈和雪域哨所官兵20多年不间断的浓浓亲情——从1982年开始,3位藏族阿妈每周或半个月一次为哨所免费送菜,先后为哨所送菜60多吨,往返里程约5万公里,被哨所一代又一代官兵亲切地称为“妈妈”。
56岁的次仁曲珍、53岁的德吉和48岁的普次,都是西藏亚东县下亚东乡仁青岗村的村民。除詹娘舍哨所外,这3位藏族阿妈还同时轮流为则里拉、卓拉、多仁、乃堆拉、东嘎拉等哨所送菜。
“她们每次都要背15至20公斤东西,步行约9个小时才能到达哨所。”詹娘舍哨所哨长普琼达说,这个藏汉一家、军民团结的感人故事在西藏军地群众中被传为佳话。
27年,风雪无阻送菜路
高悬在雪山峭壁上的詹娘舍哨所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这里风大、雪大、雾大,大雪封山期长达八九个月,年平均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由于特殊的地形,至今不通公路,徒步攀登也艰险异常。
几十年前,每进入冬季,詹娘舍哨所的官兵的菜谱一直是传统的“三大名菜”:木耳、粉丝、罐头——吃上蔬菜成了官兵的一大奢望。
27年前,26岁的德吉第一次陪同村里的一位老阿妈来哨所送菜,被战士们艰苦生活和坚强精神深深感动:“我没有想到,解放了我们的金珠玛米们过得这么苦!”
从1982年开始,德吉开始一次次穿越荒无人烟的雪山,为哨所官兵送菜、转交邮件,27年间从未间断。
1985年,德吉在一次送菜路上遭遇了狗熊。心有余悸的她便请刚刚20岁出头的普次陪同作伴,一同给哨所送菜。普次看到哨所官兵被晒得皲裂的脸、指甲凹陷的手时,也被深深震撼了。从此,她开始陪同德吉义务为哨所官兵送菜。
1987年起,次仁曲珍开始带上新鲜蔬菜,还有信笺、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去看望哨所官兵——28年前,她嫁给了退伍战士丹增,看见丈夫曾经生活过、战斗过的哨所,同样被哨所官兵的艰苦和乐观的精神所感动。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