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岳连国)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徐世杰10日说,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有能力在202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
正在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徐世杰委员当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载人登月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探测月球方面的高级目标,目前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具体计划。中国正在实施被称为“绕”、“落”、“回”三部曲的无人探月工程。“如果能解决‘回’的问题,载人登月的关键技术问题也就解决了。”
徐世杰说,各国探月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在月球上建立基地,“什么时间能建立就不好说了,在这之前要做大量的勘查准备工作”。他认为,建月球基地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据说月球上已经发现了水,但这是通过光谱分析发现的,还需进一步去证实。”
谈到探月的意义,徐世杰说,探月的科学意义非常大,有助于了解地球和人类的起源,宇宙和天体的演化。“月球没有空气,没有雨水的浸蚀,所以表面保留很多远古时期的痕迹,这对研究太阳系和宇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他说,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透明度非常好,如果在月球上建天文观测站,其观测效果要比在地球上清晰1000倍。月球上基本没有地壳运动,这对建设观测站很有好处。此外,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如果能在月球上建设探测外太空基地,会节省很多燃料。
徐世杰说,月球探测从长远来看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月球上氦-3储量非常大,氦-3是一种无污染的核燃料。如果将来能够对其进行开采,可以缓解地球能源紧张问题。
他说,月球探测还可以引领科学技术发展。为了探月需要开发很多专利,将这些专利转为民用意义非常大。他介绍说,我们今天使用的微型计算机、数码相机、电视、手机,其生产技术以前是用在航天领域的。方便面生产过程中采用的蔬菜脱水技术,最早也是用在航天上。
责编:高松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