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惊蛰:全年气温回升最快 节气到来要慎动肝火

 

CCTV.com  2009年03月03日 11:0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3月5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天文专家提醒说,我国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上一个节气“雨水”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惊蛰,一年中的第3个节气,在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惊蛰”的含义是,到此时节开始有雷,蛰伏的虫子听到雷声,受惊而苏醒过来,结束了冬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但是事实上,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适宜它们活动了。惊蛰时节,我国大部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天文专家提醒说,惊蛰时节,我国江南地区还是时常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并且一直持续好长时间,而北方的天气则比南方更要寒冷,所以说“春捂”在此节气中还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在此节气中不要因为天气变暖而过多地减衣服,应该随着温度的变化适时地增减衣服。在这个时节肝火容易旺盛,尤其是老年人动怒,使肝火升腾,容易得眩晕中风之病。

  惊蛰(insects awaken)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的意思。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记者周润健、蔡玉高)

责编:闫彬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