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首次网上公开 无人填"收礼"
新疆阿勒泰地区在全国率先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最近有了下文。55名初任副县级干部的财产申报表,已放在当地廉政网上,普通公民均可查阅。从今年1月1日始,该地区所有县处级干部的财产申报工作正式开始。
孤立地看,县处级算不上“身居高位”的干部,只是中下层官员。不过,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行政级别应在地厅级,县处级干部相当于这个地区的“高官”。换句话说,阿勒泰地区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基本囊括了所有职能部门以及各县的一、二把手,当属不易。
先是副县级,然后正县级,这样的渐进步骤或许有减少阻力的策略考虑。记得当时有一项对阿勒泰和新疆其他地州市官员的随机调查,反对的占七成,支持的不过一成。支持与反对不成比例,几让人担心阿勒泰地区的这项制度难以持续,最后会不了了之。但在舆论关注的热度有所减退之后,阿勒泰地区仍能继续推行财产申报,并且有了下文,这也不容易。当地纪委书记的最新表态是,“这项工作不会流产。”
在现代政治语境中,官员要不要申报财产收入,增加透明度?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是所有稍有智识和判断力的人都认同的。官员财产不透明,廉政建设就会要素不全,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也难以有力保障。
阿勒泰地区宣布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之初,有媒体将之称为中国建立财产公开制度的“范本”,甚至将其意义与三十年前安徽凤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破冰之举相提并论。民情之热烈,愿望之迫切,可以说,官员申报财产的社会心理准备、认识准备都已近充分,剩下来就看政府部门的勇气、决心、智慧和具体作为了。
阿勒泰地区的官员财产申报,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公开申报与秘密申报相结合,公开申报项目,公众可以查阅,秘密申报项目未予公示,大概是内部掌握。秘密申报含有七项内容,其中有申报人及其亲属接受利用职务之便、影响公正的馈赠和款待,以及动产、不动产的购置、交易等情况。
二是公开申报项目里,“收受礼品情况”一栏,55名副县级干部无一人填写。
不能说这两点的“遮蔽”就证明干部“有问题”,但是被“遮蔽”的这些内容的确是当前腐败最易滋生的领域,也是公众最想了解、实施监督的领域。礼品是腐败管道之一,公开礼品收受情况,不仅意味着现时的反腐、透明,也意味着向中国历史的痼疾开刀。秘密申报的项目中,有一些可能在保护公民隐私和人身安全的边界上徘徊,但另一些则不存在这样的担忧,比如在瑞典等一些国家,下至平民上至国王的房产变动情况,全部可以公开查阅。
目前这种状态,也许与当初媒体的高拔和寄望有不少落差。但我还是愿意为阿勒泰地区的这种努力说几句好话,公开官员的财产比那些作秀式的、不痛不痒的公开好得多,其他地方来做,未必一定能比阿勒泰地区做得好。公开越难,越说明公开的重要,若各地都能有所开展,累积跬步,则阿勒泰地区的率先公开才不会仅落于物理时间的意义。(刘 敏 作者为《长江商报》评论部主编)
责编:汪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