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传媒研究》供稿 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开展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讨论。新闻改革正是围绕真理检验标准的讨论从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起步。30年过去,我国的新闻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新闻队伍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事业在改革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闻改革的成果突出地表现在成功地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新闻成为媒体宣传的重点;二是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民生新闻空前繁荣。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报道渐入佳境
30年前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为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转折、为我国迈向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了思想准备,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30年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李长春同志在纪念真理检验标准讨论30周年活动上的讲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新闻界正本清源,摆脱困惑,迈开了新闻改革的步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全会高度评价、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严肃批判 两个“凡是” 的错误指导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不失时机地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在历史发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 ,新闻工作者认真学习,审时度势,认识到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认识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法宝;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新闻工作者顺应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清除极左思潮在新闻战线造成的思想混乱,坚持“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失时机地将新闻报道的注意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经济新闻报道逐渐兴盛起来。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改变经济建设停滞不前的局面,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指引下,广大新闻工作者以积极的姿态,全方位、多侧面地着力报道改革开放的进程,报道人民群众创造的做法和经验,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为世界所瞩目,其中融铸了新闻工作者不断改革创新的心血。
在思想战线拨乱反正的过程中,人们摒弃了新闻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旧观念,新闻的作用和地位逐步回归了它的本义:新闻必须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各类媒体的记者深入工交、财贸和农业战线采访,大量报道人民群众敢于突破旧框框,大胆探索、创新,在生产实践第一线推行并完善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应对加入WTO以后出现的各种新问题,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创造性举措和成功的经验,报道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用生动丰富的事实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要求发展经济、改变生存状态的强烈愿望,揭示了他们中间蕴藏着的创造精神和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积极性。
新闻工作者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经济新闻报道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着眼全方位、深层次的宏观经济联系,反映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和形形色色的市场经济现象。在新闻改革中,各种形式的经济报道尤其是深度报道,成为新闻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新闻工作者理性地观察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思考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改计划经济时代特别是十年动乱中那种大轰大嗡、一哄而上的狂热,既解放思想,又实事求是,认真探讨新时期经济报道的规律、途径和方法,经济新闻报道逐步发展、兴盛起来。
新闻改革在我们党的新闻史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提出并且切实承担起新闻实施舆论监督的责任,与市场经济伴生的各种腐败现象受到了新闻舆论的有效监督。新闻改革在将新闻报道的视线集中到经济领域的同时,也触及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许多敏感话题,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坚持以人为本 民生新闻空前繁荣
新闻改革不断深入,新闻报道从观念到实践,从内容到形式,从质量到效果,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新闻工作者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党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先进典型和社会上的重大事件,精心组织采访、报道,使新闻与党的意志贴得更紧,与人民群众走得更近,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凝聚了巨大的力量。
受政治气候的影响和长官意志的左右,传统新闻观贯穿着官本位思维,新闻的外部环境不够宽松。新闻工作者习惯于“唯书”、“唯上”。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环境的约束和认识上的误区,新闻工作者平民意识淡漠,还没有很自觉地面向平民、关注民生。新闻报道的基本模式是按照上面的口径,根据媒体人自己的认识和兴趣采访、写作、做节目,我传播、你接受,很少考虑民众对新闻和信息的诉求,忽略了民众的生存状态,淡漠了与人民群众的情感;新闻的主体不是人民群众,而是各级领导;新闻的立足点是在“官”这方面,亦即站在“官”的立场观察、思考和认识问题,甚至为某些官员宣扬政绩、树碑立传,因而不能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困惑和需求;新闻的样式、文字和语言风格都烙上了官方印记,与群众尤其是工人、农民的阅读、收听、收看习惯、文化水准和欣赏趣味有不小的距离。因此人民群众对新闻的关注度、信赖度不高。
中国网络媒体风云榜 “责任中国”系列评选 2008人民记忆